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同样,在众多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们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甘愿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武警新疆总队阿克苏支队综合保障大队教导员陈国利的妻子——何圆圆,就是其中的一员。

两人领证的那一刻,何圆圆便知道作为军人的伴侣注定要奉献并承受孤独、艰辛。2009年11月25日,两人虽然结束了2125天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婚后不久,陈国利就返回了部队,从此他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个在远方戍边,一个在家里操劳,闲暇之余,两人也只能是电话传情、网络约会、鹊桥相聚。

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何圆圆明白,军嫂一词虽然听起来让人振奋,但却意味着牺牲,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独自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路走来,多少艰辛,多少辛酸,多少苦楚,都深深埋藏在她的心里,她相信自己不仅可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还能为丈夫守好家中的“一片天”。

要说当军嫂最痛苦的事情,那莫过于夫妻两地长期分居,那种孤独与寂寞是很多同志想象不到的。2012年,何圆圆带着2岁的女儿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一个小县柯坪去看他,经过两次转机和一次转车,到县城时天已经黑了,借着昏黄的灯光,何圆圆依稀还记得见到丈夫时的情景:陈国利削瘦的身影站在车站焦急的张望,看到我们后匆匆跑过来,急切的伸开双手想要抱抱女儿,女儿却怯生生地望着他,搂紧了我的脖子。我指着国利对女儿说“这是爸爸呀,你不是想爸爸吗?快让爸爸抱抱”,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迟迟没有反应,只留下国利张开的双手和憋红的眼眶。

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结婚3年,那是何圆圆第一次看到那个就算是把腿摔断也只是咬咬牙的硬汉陈国利流泪了,何圆圆能感受到这泪水中,是他对家无言的亏欠和深深的内疚,这就是所有军营男子汉的铁骨柔情吗?何圆圆在内心一遍遍地问自己。

也是那次,何圆圆回家后毅然辞掉了唐山市公安局的工作,决心跟着丈夫去南疆。在陈国利的感召下,何圆圆报考了新疆公务员,白天照顾孩子、晚上备战考试,最终以较好的成绩顺利录取,成为柯坪县盖孜力克镇的一名基层干部。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可还没来得及体会这难得的团聚,丈夫陈国利就被调到距县城300公里外的卡尔墩监狱二大队任职,而何圆圆也因工作繁忙无法照看孩子,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送回河北老家,一家三口从此过上了三地分居的生活。

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何圆圆吃了多少苦,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子,那都是无法计算。这些年来,每当接到父母的电话何圆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老人亲切的唠叨,难过的是无法在身边陪伴照顾。去年,母亲得知新疆精河地震后,一大早就给何圆圆打来电话:“圆圆,你那边没事吧?我和你爸担心死你们了,你们要注意安全啊!”电话这头的何圆圆早已哭成了泪人。

“每次探亲回家,孩子总是躲着我们,不让抱,不让碰,也不和我们一起睡,我们只好等她睡着了,才蹑手蹑脚的到孩子卧室,静静地看着,生怕吵醒了她。最难舍的还是短暂相聚后的分离,怕女儿哭我们都是趁她睡着的时候偷偷溜走,每次都心如刀绞。”如今的何圆圆每每说起当时的情景也只是云谈风轻,一笑而过,她总说选择做军人的妻子,面对困难,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没有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却有着平凡甘于奉献的柔情。在何圆圆参加工作的那段日子,当时单位只有2名汉族女同志,何圆圆又是年龄最小的,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开展工作确实比较吃力,有时从早到晚只能吃到一顿饭,饿了就啃点馕。

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身后,都有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

村民提来木一家是村上相对贫困的一家人,家里有5口人,有2个孩子在乡里上学,全家仅靠10亩棉花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何圆圆主动申请结对,每周都去家里走访,帮他们申请富民安居房,发放扶贫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多年的婚姻生活使她已经习惯了做军人的妻子,习惯了为家为丈夫付出,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撑起一片天,“军嫂”这一词对何圆圆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鼓舞。村里82岁村民的艾拉克阿卡身患疾病,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身边无人照料,何圆圆便决定定期去看望老人,送去药品、清理卫生。每逢节假日,她还去孤寡老人、留守小孩家里慰问,渐渐的何圆圆也成了“村里人”,孩子们亲切的叫她“何阿帕”。

这就是军人的妻子,可歌可敬的“最美军嫂”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个平常的军嫂,然而何圆圆在平凡中用自己的坚守、奉献为红门卫士撑起了家的天空。正如她自己所说:因为爱,奉献是一种动力;因为爱,无悔是一种选择;因为爱,坚持是一种幸福!我爱他,爱这个家,爱这里的百姓!我无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