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文 | Sir

中國個人品牌最值錢的“農民”,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如今已是88歲高齡,還想著要解決兩項問題後再退休。

個人品牌價值達到一千億,但他拒絕註冊。

他就是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條道上走到黑,歷經坎坷後,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如今更是在不斷創造奇蹟。在氣溫最高能達到50度的迪拜沙漠種出水稻,畝產500公斤;研發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超1100多斤。

沒想到這位全球聞名的科學家,小時候竟是位公子哥,大學還差點成為軍人和運動員。

人生一波三折,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88歲的袁隆平

再創四項世界紀錄

生命不息,奮鬥不息,這句話說得正是袁隆平,88歲的他帶領團隊再次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每一項紀錄都將有千萬人受惠。

第一項紀錄就是在迪拜沙漠種出水稻,畝產500公斤。

迪拜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白天表面溫度超過40攝氏度,最高時近50攝氏度,晝夜溫度相差30攝氏度,有機質含量低,基本沒什麼農作物。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經過5個月生長,首批水稻成熟後,來自印度、埃及、阿聯酋等國家的專家對水稻產量進行測評,發現其中一個水稻品種產量超過了每畝500公斤。

這項技術對未來有著大影響,全球3000多萬平方千米的沙漠,如果按照這項技術種植,就算種植百分之一,年產量也會超過2億公斤。

第二項紀錄是超級雜交稻產量再次突破,平均畝產達到1149.02公斤。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去年11月份,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湘兩優900”,在河北邯鄲市輕度鹽鹼地種植成功,第三方測評團隊隨機從102畝水稻裡隨機抽取3畝多,人工收割,機器脫粒後,平均畝產達到1149.02公斤,創造世界紀錄。

第三項世界紀錄海水稻試種成功,最高畝產達到620.95公斤。

海水稻畝產達到620.95公斤是袁隆平團隊的又一項突破,海水稻是種植在鹽鹼地的水稻,剛開始畝產100公斤,後來袁隆平團隊將其提高到畝產300多公斤,現在是畝產600多公斤。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如果將中國15億畝鹽鹼地中的1億畝種上海水稻,按畝產500公斤算,年產量將達到500億公斤,能養活1億3000萬人口。

第四項世界紀錄是水稻親本去鎘技術。

全世界鎘儲量約為50萬噸,我國鎘儲量在全球範圍內是最高的,存儲量為9.2萬噸,佔全球總量的18.4%。

鎘汙染的危害非常大,進入人體後會阻止骨骼的新陳代謝,造成骨骼疏鬆、萎縮、變形等。慢性鎘中毒主要影響腎臟,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著名的痛痛病。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去年袁隆平宣佈:”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一般指動/植物雜交時所選用的雌/雄性個體,也就是母本和父本)中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除’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這對全球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這位雜交水稻之父

曾是位無憂無慮的公子哥

如今已是88歲高齡,為雜交水稻奮鬥終生的袁隆平,沒想到的是小時候竟是位公子哥。

袁隆平出生在長安街,父親是國民政府官員,母親是教師,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當時正是戰亂時代,四處流離,袁隆平的家從北京到湖南,到重慶,再到其他地方,但袁隆平這位公子哥卻無憂無慮,不管天上炮彈怎麼飛,他還是自顧在玩。有次日軍轟炸重慶,他竟然從防空洞跑出去,帶著弟弟去江裡游泳。

與農業結下緣是在漢口,小時候的袁隆平在園藝場發現,各種各樣的花像鋪在地毯上一樣,水果隨手可摘,這讓他想起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卓別林和女主定居的地方,窗子外面是果樹,伸手就能摘,奶牛走到門口,擠完就可以喝。

於是,1949年19歲的袁隆平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遺傳育種專業,想要以後打造這麼一個世外桃源。跟著老師下鄉後才發現,自己的理想生活跟現實差的太遠,中國的農村破敗不堪,甚至很多人衣不蔽體,吃了上頓沒下頓。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於是,袁隆平立下志向,要把破敗不堪的鄉村改成田園。但面對枯燥的科研工作,袁隆平又敗下陣來。

1952年抗美援朝,他報名參軍成為空軍,但前線局勢變好後,所有參軍的大學生被退回。

兵沒當成,當年他又參加了國家游泳隊的選拔,結果吃壞了肚子拿了第四名,無緣運動員。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青年時期的袁隆平

如果沒有這些陰差陽錯,估計就沒有雜交水稻之父了。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遇到大地震還要搶救種子

在挫折困難面前永不退縮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省農業廳,在安江農校擔任教師,從此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

當時中國的主流學說是來自蘇聯“無性嫁接”,這種技術,雖然能改變農作物的產量,但是效果甚微,袁隆平多次嘗試後,均以失敗告終。

沒辦法,為了找到突破點,袁隆平偷學了西方摩爾根的《遺傳學》,從基因學的角度研究雜交水稻,只要有空,就拿著放大鏡在稻田尋找壯實的秧苗。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女朋友覺得袁隆平這是不求上進,沒有前途,不小心還會出事,就離他而去。

對袁隆平來說,這是研究雜交水稻來的第一次打擊,但是隨後,困難與打擊不斷接踵而來。

找了兩年,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學生終於找到一株鶴立雞群的大水稻,悉心培養後第二年作為種子種到了田裡,結果長出來的水稻參差不齊,這讓袁隆平很灰心。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文革初期,正在做研究的袁隆平突然遭到批鬥,但因為他寫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論文又成了保護對象。

水稻是雌雄同體,但自身功能退化後就不能自行繁殖,如果與沒有血緣關係的種子結合,繁衍的後代將更“高大壯”。這篇論文填補了中國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的空白。

但對於國外投入了巨大人力、資金還沒有研究成功的課題,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袁隆平說:“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1968年,袁隆平將培育的700株雄性不孕株撒到了實驗田裡,長出幼苗後袁隆平歡喜的等待做下一步研究。然而一夜之間,有人竟然將所有秧苗全部拔了個精光,讓袁隆平四年的研究付諸東流。

跌跌撞撞回家後,袁隆平做了一晚上的噩夢。但面對挫折,他選擇繼續堅持。

拿著從枯井裡找到的5株秧苗,袁隆平帶著助手離開了安江,前往南方各地尋找雄性不孕株。在雲南遇到7.2級地震時,第一時間不是想著逃命,竟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種子。為了能讓種子儘快發育,袁隆平將種子綁在腰間保暖。

但是不管如何努力,研究還是沒有進展,人工栽培的水稻難以突破,袁隆平就決定尋找野生水稻。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當時的助手馮克珊、李必湖在海南島南紅農場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經過雜交,第一代雜交水稻就這樣出現,袁隆平將這株野生稻命名為“野敗”,成為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從袁隆平雜交水稻推廣那年開始,我們開始寬裕了,能吃飽飯了。

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句話,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知道雜交水稻的重要性,為時代做出過什麼貢獻。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穿35塊衣服開十幾萬塊車

再幹成兩件事再退休

中國雜交水稻的出現,震驚了全球,國外幾十年沒解決的世界難題,就這樣被一個“中國鄉村教師”解決。

1982年國際水稻研究所的學術會議上,“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出現在了大屏幕上。1987年袁隆平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雜交水稻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科學獎頒獎現場

袁隆平成為世界級專家,被國外經常請去講課,獲得了“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傑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日經亞洲獎”等,在國內也獲得了各個獎項,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

2006年,聯合國停止了對中國長達26年的糧食援助,中國自己解決了吃飯這個問題。現在,全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5億畝,每年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7000萬人。

如果全球都能種上雜交水稻,那麼地球再也不會有飢餓這個問題。

他用60年時間,讓中國人吃飽了飯!

如今已是88歲高齡的袁隆平,還經常跑到田間地頭,穿著35塊錢的衣服,開十幾萬的車。有人讓他註冊價值一千億的“袁隆平品牌”,但他拒絕了。

已經做了60年研究的他說,等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等耐鹽鹼的海水稻培育做到完美時,再退休,希望90歲的時候能完成這兩項願望。

他說,只要是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衚衕,你只要堅持下去,他會達到光明的彼岸的。

人生沒有捷徑,袁隆平用60年時間把最普通的事做到了極致,“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