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政經說系列——中國匯率政策走向

中國匯率決定基礎在哪裡,鉅額外貿順差引致鉅額外匯儲備如何影響匯率走向,近期國際貿易爭端源自何方,利率政策又怎樣影響匯率,一個國家匯率何時會崩潰,自由化放開匯率後果會怎樣,是否應該過多關注匯率政策,匯率對國家經濟穩定性有什麼影響,在全球化互聯網時代匯率政策又該怎樣設計定位,匯率背後國家信用又是怎麼回事,歷史上匯率政策到底如何影響國運,一談及匯率,似乎問題很複雜,畢竟涉及國家對外形象,政治外交意味濃厚,甚至牽涉區域聯盟戰略,但在自由化時代,匯率政策直接與國家信用掛鉤,匯率崩潰直接意味著國家信用崩塌甚至破產,稍為不慎甚至為後來人留下超級國家級笑話,倘若匯率基礎不牢固,人為維持平穩假象,是否可對抗聯合外部投機市場力量呢。作為經濟學人能否洞悉其中利害,觸及內在演化機制一二,避免不分輕重,施策無方。

中國自改革開發以來,加入全球產業鏈融合進程,先以巨大廉價勞動力承接低端製造業,隨後自我更新生產流程,繼而邁進高端製造業,為全球消費者供應海量產品,甚至輸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如此龐大經濟體量不免掀起不小波瀾,直接導致世界生產貿易格局轉變,當然之前德國與日本已經扮演這類輸出產出角色很多年,而中國入場更是推波助瀾,直接讓世界貿易額上好幾個臺階,基本惠及全球,比如中東石油、非洲礦業、美洲農業,彙集全球原材料與能源在中國本土進行製造,然後分銷全球消費者或政府企業部門,直接進階為全球製造中樞。雖然製造業利潤很微薄,但全球獨此幾家,相當於中日德壟斷全球製造業,可觀利潤自然導致可觀資本積累。在國際貿易科目上面就是出口遠大於進口累積巨大順差額,逐年累月就累積鉅額外匯儲備。在當今世界並未統一貨幣時期,外匯儲備自然以相對穩健的硬通貨為主,美元霸權確立背後是世界範圍內綜合國力懸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國家層面也不例外,自我強化正反饋效應在人類行為領域很流行,不管是國家實力懸殊還是國家內部階層分化甚至一母之子不同。

那麼到底匯率決定基礎在哪裡,為什麼中美匯率比率是6而不是60甚至600或者0.6甚至0.06,其實匯率初始值並非那麼重要,無非是人為政策直接鎖定或者歷史傳統經驗拍板,尤其在匯率管制時期,具體數值直接由官方指定即可,然後據以進行貨幣兌換。當然這樣維持固定匯率背後邏輯假定是國家經濟實力同步進步,維持同一經濟增長率,但這幾乎不可能,除非大家共同陷入經濟停滯,或許未來幾百年後人類社會進入死寂時代,屆時人類智力已開發到極限,經濟持續進步基礎不再存在甚至開始萎縮,就如同宇宙反覆熱脹冷縮。可惜人定勝天執念自古有之,管制政策源自不安全感,源自陌生市場力量,源自洶洶人心難料。歷史上匯率直接作為國家管制政策工具,面臨真金白銀流失局面任誰也坐不住,財富過度流失直接導致國家財政破產,如果還面臨鉅額外債償還,確實是風雨飄搖存亡之際了。倘若放開政策管制,隨著自由貿易進程不斷推進,匯率自然會進化至合理水平。外國人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實則表明看好本國產出,願意用來交換。眾所周知,國際貿易活動源自比較成本優勢,市場力量自然找到其適應模式,奈何國家往往不顧自然進程,執意追求高速經濟增長甚至不惜借外債,猶如中小企業以債務槓桿極速擴張以步入世界500強,只是國家冒險後果比企業更為嚴重,傷害的是一國國民生計,國家施策方以天下為己任,天下人利益均系之,豈可不慎哉。在經濟學經典教材裡,匯率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簡而言之,一價定律會適用於一切可貿易產品,自由市場套利會讓價格均衡。那購買力又是由什麼決定呢,簡而言之,價格由什麼決定呢,由西方經濟學理論得出由供給與需求共同決定,就比如一把剪刀剪東西時兩片鐵片都在用力,由經典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得出價格由價值決定,而價值則由平均社會有效勞動決定。總而言之,匯率背後是價值與價格規律決定的,不同國家生產效率差異直接導致生產成本差異,但藉助國際貿易活動,理想條件下全世界商品價格變動模式應該是一致的,因此完全外向型經濟體匯率確實適合跟國際主流綜合匯率指數掛鉤,雖然缺少貨幣政策獨立性,但自由市場調節會發現合理價格,據此可制定相應產業政策。若想保有獨立貨幣政策,讓匯率穩定在人為設定波動範圍內,雖不至於完全市場化,卻也算合理順應市場趨勢進行調整,只不過有效施行政策前提是懂得世界產業競爭格局以及各國匯率政策走向,但若摻雜政治意味,貨幣政策失去獨立性則另當別論,只怕最後調節結果更糟糕。不過至今完全固定匯率,完全不理會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的國家怕是絕跡了,或者除非該國貨幣充當國際標準,比如美國在二戰後一段時間扮演角色,市場發育程度以及市場懲罰後果也會使得國家匯率政策趨同,變得認同市場力量,即使是部分認同,盲目對抗市場力量只會落得不光彩結局,還自損八百以傷敵一千。

反觀中國匯率政策,鉅額外匯儲備是最大財富,扣除外債後淨額也是可觀的,至少不會遭遇外債償付困境,從而被迫人為限制資本外流,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充足外匯儲備推升國內貨幣發行,在出口部分產出的基礎上還通過貨幣乘數效應放大貨幣供給,造成過多貨幣追逐過少產出,後果就是資產價格泡沫,通脹壓力,金融槓桿擴張,全民紙面財富暴增,危機處理不慎反而造成積累財富破滅,適得其反。簡而言之,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就是鉅額外貿順差的自然後果,人民幣對外升值自然吸引外部金融資本流入,大量買入囤存人民幣自然會壓低其利率,而低利率只會更加推升國內資產泡沫,貨幣對內貶值更加嚴重,而若想提高利率,控制資產泡沫水平或者緩慢去槓桿,則會使得貨幣對外升值更加顯著,資本流入會增加,當然可以通過金融資本管制控制金融資本進出。按理說人民幣對外升值會抑制出口,降低外貿順差,但好似效果有限,畢竟國家還可以通過出口退稅或者其他壓低生產要素成本等途徑維持出口競爭優勢,畢竟國家類似個人也有一種追逐並積累硬通貨財富的傾向,這樣國內生產總值還可以繼續增加,雖然產出並不一定惠及全民,畢竟需要犧牲部分產出以積累硬通貨,最後變成鼓勵過度儲蓄投資政策,即使投資低效率,即使資產價格高企。曾經短缺經濟造成一代人心理陰影,拼命積累財富,拼命不斷再投資生產,不意間衍生出異化貨幣金融幻象,最怕到頭來不及享受還作繭自縛,滿足於紙面財富或者字面意義上國內生產總值增加。

當今國內貿易產業低端產能過剩,不管是鋼鐵還是紡織品,過度傾銷國外還會導致反制裁,惹起各類貿易爭端,而發達國家政府與居民借債消費模式難以為繼,高企債務不僅會約束財政政策空間,還會鼓勵政府採取貨幣貶值政策,這可是最好稀釋債務手段,否則只能犧牲掉部分國內生產總值或者增稅或者縮減開支,由儉入奢則易,由奢入儉則難,朝三暮四,既得利益階層是不會輕易放棄。發達國家消費力量直接受抑制,畢竟坐吃山空,再多財富也經不起大手大腳浪費,而不發達國家消費潛力只能尚待開發,需要慢慢培養勞動力進行生產製造,或者需要出賣原材料或者能源,但這些產出對應需求又在哪裡,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錢人都無法消費了,沒錢人賣東西給誰去賺錢呢,還真是個弔詭難題,如果賣給自家窮人,只能倒退到以物換物時代或者接受虛擬付款承諾。因此,中國過去以初級貿易或粗糙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模式面臨歷史十字路口,內需消費怎樣啟動,生產製造怎樣升級,奈何之前累積貨幣金融痼疾反而增加改革難度,畢竟居民財富都綁架在房產上面了,區域不平衡與階層不平等還會進一步制約消費力,炒作成風社會習氣只會延緩升級改造步伐,不勞而獲甚至未富先驕的心態只會葬送美好前程。

未來匯率政策走向如何,取決於國內改革進程,相較繼續開放力度,內部改革力度當更加突出,雖然面臨既得利益階層阻撓,甚至留戀過去債務驅動投資的增長模式,既然難以為繼何不乾淨利落手起刀落,吮吸手指一再拖延而寄希望於外部貿易環境改善或者內部市場調節,自然會貽誤戰機,愈加陷入戰略被動境地,何況內部市場是否完善健全還另當別論,國民是否理解市場要義,即平等獨立主體自由競爭去發現價格,從而去配置資源,各自基於獲得信息進行獨立決策,然後承擔相應後果,股票金融市場就是最好例證,市場化程度越充分,越能承擔資產價格波動幅度,反之亦然,如房地產市場就經不得一點點波動幅度,正因其市場化程度太低,利益連接處不明晰,或者信息優勢不對等甚至資源壟斷優勢,被操縱市場只能寄希望於壟斷市場人士善意與英明決斷能力,到底一小撮人智慧是否可以匹配全部市場智慧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至於利率政策或者貨幣供給只會造成匯率政策短期化,從而成功使得匯率政策模糊化,猶如霧裡看山不知此身在何方,倘若集中精力於維持短期匯率穩定而忽略長期改革進程,甚至逆市場而動,忍不住重回舊路子,那隻會徒增不良不專業外部印象,畢竟匯率政策即國家最好對外形象表徵,一個穩定祥和國家匯率政策一定也是清晰明朗的,有跡可循的,可以充當反映國家產業外部市場競爭力的測度,而不是淪為純粹政策工具。匯率政策其實反而可以充當國家廣告窗口,表明國家尊重市場價值規律,而不是肆意逆行,歷史上匯率調控失敗國家可謂劣跡斑斑,罔顧國內產業狀況強求匯率一致適得其反,反而加快逆行匯率政策自我滅亡,如黃金兌換或者佈雷頓森林體系毀滅,或者新興發展國家未成熟當然也不成功的調控匯率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