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外使用移動支付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隨著每年出境遊的人數在激增,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悄然影響和改變著全球的商業格局。在中國早就已經普遍的移動支付,也伴隨著中國遊客的腳步走出國門,進入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市場。

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去了印度、阿聯酋和美國三個地方旅行,作為一名遊客從三個不同的國家感受了一下來自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在海外的使用發展情況,也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1、印度:三輪車都可以刷二維碼支付

這是我第一次去印度。讓我驚訝不已的不僅有滿大街的中國手機廣告,更厲害的是到處都有刷二維碼移動支付的標誌,這真是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中國遊客感到異常的親切。

在境外使用移動支付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印度人民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突突車(載客三輪車)上已經實現了刷二維碼支付的功能。

除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突突車之外,在很多路邊攤,也可以使用二維碼支付。跟中國一樣,小商小販打印好自己的收款碼,消費者掏出手機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支付,非常簡便。我特意觀察了一下,印度人用得最多的移動支付APP就是Paytm,界面跟支付寶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這個Paytm還真的跟中國的支付寶有很深的淵源。幾年前,Paytm創始人維傑·沙爾瑪(Vijay Shekhar Sharma)在香港聽到了一場馬雲關於支付寶、淘寶的演講,當時就受到很大的啟發,覺得這種商業模式在印度也是可行的。於是他就回到國內,開始做印度的支付寶和淘寶,也就是Paytm。2015年,當螞蟻金服向海外發展的時候,在印度市場他們發現了Paytm這家公司,同時也看到了印度移動支付的廣闊前景,螞蟻在當時就戰略投資了Paytm,並派出技術團隊把中國移動支付的先進技術與維傑·沙爾瑪和他的團隊進行分享。

在2016年上半年,Paytm更是引入了在中國已經非常成熟和普及的二維碼支付技術,向印度零售市場推廣。不過維傑·沙爾瑪和他的團隊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並沒有照搬中國的移動支付推廣模式——向商鋪推廣掃碼槍的方法推廣移動支付,而是跳過這一步,直接向印度市場推廣二維碼支付,這樣商家使用成本極低,因而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當然Paytm更大的機遇則要等到當年的11月份。2016年底,印度總理莫迪出人意料地宣佈廢鈔計劃,短時間內市面上流通的大量現金都被作廢。為了能夠正常生活,很多印度人不得不轉向以Paytm為代表的電子錢包,而很多商家也必須趕緊註冊收款賬戶,張貼出二維碼,否則很多沒有現金的客人只能轉向其他能夠接受移動支付的商家。廢鈔三個月後,Paytm的商戶數量翻了三倍,是VISA和萬事達卡網點數量的五倍。也是從那個時候起,餐廳、加油站、突突車、甚至街邊攤都掛著一個二維碼,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印度零售業的標配。

更有意思的是,Paytm並沒有完全照搬支付寶的商業模式,而是結合了印度的特有消費習慣和社會習俗,做了很多本地化創新。比如印度社會長期落後,數量龐大的人口都沒有銀行卡,那麼這些人怎麼使用移動支付呢?很簡單,Paytm提供線下便利店充值,這從另一個層面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再比如,Paytm還推出了“黃金餘額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老百姓不僅喜歡消費黃金,也喜歡投資黃金,所以他們可以通過Paytm的“黃金餘額寶”功能進行投資。只要一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毛錢)就可以投資黃金,累積到一定數量,還能選擇把黃金送上門。

這些新的功能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2、阿聯酋:引入移動支付,中國遊客消費意願更強烈

在印度,我感受了一下中國移動支付技術在海外本地化的應用,在迪拜,我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商業模式的巨大影響力。

在全球最奢華的國家阿聯酋,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是驚人的。每年有幾十萬中國消費者來到這裡血拼,在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購物中心,門口巨大的噴泉演出還會有中國音樂響起,幾乎每個商鋪都有中國導購,老外售貨員們也會來幾句中文招呼進店的中國遊客。

每年要接待如此眾多的中國遊客,迪拜方面當然也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對中國遊客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支付的難易程度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最重要因素,很多遊客都表示,如果購物中心能夠引入他們非常熟悉、又簡便的中國移動支付方式,那他們的購物意願也會有所提升。所以,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國遊客的需求,迪拜購物中心引入了支付寶進駐,而迪拜旅遊局則和騰訊簽訂合作協議,終於中國的消費者可以在迪拜看到親切的二維碼移動支付標誌了。

“他們在結賬的時候,發現櫃檯上有支付寶的標誌,一般都會非常開心,很多人都會主動更改支付方法,選用支付寶。甚至還有不少人會說,等一等結賬,我看看還想買點什麼。”迪拜購物中心的意大利籍銷售這樣告訴我。

讓我非常意外的是,這位意大利籍銷售提到“支付寶”的時候,竟然用的是中文發音“zhifubao”,而非支付寶的英文Alipay。雖然發言不太標準,但是卻也是相當流暢熟練,這一看每天就沒少說。難怪有人開玩笑說,“支付寶”已經是老外除了“你好”、“謝謝”之外最熟悉的中文詞彙了。

在境外使用移動支付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這位銷售還跟我透露了一個有趣的數字:一般消費者刷信用卡,從包裡掏卡出來到支付完成,大約需要一分鐘,有些人還得考慮一下用哪一張卡更划算,時間就更長了。但是引入移動支付之後,大家的手機就在手裡,打開二維碼就是一秒鐘的事情,買單速度大大提升。

除了熟悉的支付方式讓我們賓至如歸、血拼的戰鬥力大大加強之外,很多購物達人總結的支付寶省錢攻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在去迪拜之前,就好好地研究了一番。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在海外購物基本都是大額支出,如果能夠換到便宜的匯率,那無疑就能夠省下一筆錢;還有隨時隨地掌握商家的折扣信息,那也是省錢的妙招。這兩點,支付寶都已經可以做到了。

在迪拜購物的時候,我就發現用支付寶結算的匯率要比用信用卡結算的便宜,據說使用次數越多,享受的匯率優惠就越高,這個未來可以嘗試一下;此外,還可以通過支付寶搜索境外當地的吃喝玩樂,不僅有攻略,還有優惠券,所以有些商品可以因此享受“支付寶價”,也就是說用支付寶付款的時候自動使用優惠券,價格比當地人買還要低。我的迪拜朋友就很羨慕我,因為他們不能享受這樣的折扣,所以我就很開心地幫當地人“代購”,讓他們也享受一下福利。

當然,讓我略感遺憾的是,阿聯酋是全國免稅,我沒有辦法體驗一回支付寶的實時退稅。以往在歐洲旅行,回國的時候都要去機場退稅,這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如果選擇退稅到銀行卡里,那麼至少要等上好幾天才能回到卡里,但是選擇支付寶則是實時到賬。下次可以體驗一下。

3、美國:中國移動支付完勝Apple Pay

美國是一個信用卡消費極度發達的國家,所以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支付發展速度就比較緩慢,包括美國蘋果公司的Apple Pay也都不是很主流的支付方式。但是隨著每年數量眾多的中國遊客來到美國,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接受中國的移動支付方式。

我就在不同的地方體驗了二維碼支付,還遇到了很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我在紐約的一家商鋪購物的時候,發現了這家店可以接受中國的移動支付,於是我並沒有掏出錢包,而是拿出了手機,售貨員拿出掃碼槍一掃,我就結賬走人了。結果站在我身後排隊結賬的美國人好奇地問我用的是什麼支付方式,我大概跟他講了一下,他覺得這種掃二維碼的方式相當有趣,表示如果有機會也要試一試。

當然,除了在購物的場景裡使用到了移動支付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場景移動支付也很方便。其中之一便是共享單車。華盛頓是一個非常適合騎車的城市,我去的季節恰好櫻花盛開,騎車去不同的景點看櫻花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尤其是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國內常見的OFO和摩拜。相比起美國的共享單車是按天計價非常不靈活而且價格很高,中國的共享單車租用起來更加方便便宜,因為可以按小時計價。我用國內的OFO賬號租了一輛小黃車,結算的時候使用支付寶,直接人民幣扣款,整個過程不需要轉換成美元,非常方便。

在境外使用移動支付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首先,NFC支付對硬件要求很高,需要有硬件接口,還要給使用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刷不上或者刷錯卡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二維碼支付就簡單很多,既可以通過掃碼槍掃碼支付,也可以簡單地生成一個二維碼收款碼,簡單易學成本低。

第二,對美國的當地用戶來說,使用NFC步驟太多,顯然不如直接掏信用卡支付來得簡單。用Apple Pay更多是彰顯一下自己的身份,能夠使用前衛的支付方式。

第三,NFC的場景運用不夠豐富,更多是在一些快餐店、咖啡屋使用。相比之下,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顯然能夠滿足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需要,下至街頭小店,上至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商店都可以無障礙使用。而且還有很多消費券、優惠,以及匯率的優惠。顯然,後者更加受遊客的青睞。

雖然相較於移動支付技術在中國商業市場的成熟,海外仍有很大的追趕空間,但是隨著中國消費者和中國領先技術的不斷對外輸出,相信全球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和使用這些技術,我們在海外的旅行生活會更加輕鬆、無縫轉換。同時,中國的金融技術,可以幫助更多的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幫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服務和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