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爭鬥:日本戰後如何重建政黨政治?

當然,鳩山一郎的戰後之路也並不一帆風順,宰相”吉田茂一直擋在他的面前。有趣的是,兩人合作與鬥爭的全過程也為戰後日本政治打下重新成長的基礎,兩人也同樣是日本走出“戰後”時代,重新樹立發展目標的重要人物。

“讓賢”風雲:

鳩山一郎的“黑歷史”與吉田茂登場

1946年4月10日,日本舉行二戰後第一次眾議院選舉。戰前著名的自由主義政治家鳩山一郎順利當選議員。不僅是他本人,他在戰後一手創建的日本自由黨(1945-1948年)獲得141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就在他本人都已經擬好內閣名單時,壞消息突然傳來:1946年5月3日,駐日聯合國軍最高司令部(GHQ)發來通知書,鳩山一郎被列入“公職追放”名單。

所謂“公職追放”,便是不允許擔任公職。駐日美軍於1946年1月頒佈“將不適合出任公職之人驅逐出公職”備忘錄,明確將“戰爭罪犯”“陸海軍職業軍人”“泛國家主義團體等有力分子”“海外金融機構與開發組織成員”“滿洲臺灣朝鮮等佔領地行政長官”等戰前軍國主義分子列為“不適合出任公職”之人。

應該說,二戰期間的鳩山一郎是反對軍國主義政府的重鎮。1940年,全國各大政黨在軍國主義壓力下結成“大政翼贊會”,鳩山一郎卻組建“同交會”維護議會政治基礎,進而遭到東條英機內閣排擠而在1943年被迫離開東京隱居。

不過調查鳩山一郎的戰前經歷時,美軍注意到幾個事件:早在1930年,身為國會議員的鳩山一郎曾在議會質詢中批評政府“干犯天皇對軍隊的統帥權”,這句“統帥權干犯”後來成為軍國主義分子用於奪取政權的話語工具;1932年擔任文部大臣時,鳩山一郎曾將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瀧川幸辰以“宣傳共產主義”為名解職;1938年出版《外遊日記:世界之顏》,其中有部分內容被美軍認為是讚揚希特勒。因此,美軍以“協助軍國主義發展”為名,給了他一個“公職追放”十年處分。

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爭鬥:日本戰後如何重建政黨政治?

1955年1月,重回首相寶座的鳩山一郎和其妻子在東京參加眾議院選舉投票。在這次選舉中,鳩山大獲全勝,獲得絕對多數議席支持(民主黨和自由黨合計297席,兩黨也在年底合併)。鳩山在執政時期主導對蘇友好外交,為在蘇滯留日本戰俘回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鳩山一郎無法出任公職,但日本仍然需要首相,他首先找到自己的好友、政黨元老古島一雄,不過古島一雄卻以七旬高齡為由固辭不受,而是推薦了當時的外務大臣吉田茂。

吉田茂在戰前曾經擔任外務省官僚,1939年以“親英美派”為名遭到“免官”,1945年初更因私下策劃與盟軍議和而被逮捕。既然有過牢獄之災(雖然前後只有不到40天),吉田茂更容易獲得美軍認同,加之他曾擔任外務省官僚,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成為最合適人選。

不過當鳩山一郎登門拜訪時,吉田茂卻頗有推脫:“我也沒什麼理由勝任(首相),估計會招來反感吧?”畢竟從戰前以來,吉田茂從未參與政黨活動,政黨經驗不足對吉田茂而言自然是個問題。同時,第一次與政黨合作,吉田茂也更需要拖延一下,以抬高身價。

但時間已經不多了,自由黨各大元老連日拜訪吉田茂,希望他能夠出山。最終於5月中旬,吉田茂同意接任自由黨總裁,卻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吉田君接受擔任總裁時,……說過這樣的話:‘本人與政黨之事全無關係,政黨如何用人沒有你出主意是不行的,政黨一定要依靠你;但是,你一定不能干涉內閣人事’”(《鳩山一郎回顧錄》)

吉田茂的要求也很明確:我施行的國家政策不能被任何人操控,作為交換條件,黨政瑣事可以不去插手,甚至表示等鳩山一郎“公職追放”回來還把黨首職位還給他。

5月16日,吉田茂參見日本昭和天皇,正式接受首相任命。

獨佔鰲頭:

吉田茂的鬥爭歲月

雖然吉田茂榮任首相,但他的前兩個任期卻都很短。

1946年吉田茂獲得首相職位的方式也不完全是選舉,而是在選舉之後由日本昭和天皇“大命降下”,與戰後“平民化”“民主化”思潮不符。在駐日美軍主導下,1946年11月,日本昭和天皇發佈新憲法詔書,放棄天皇的一切實權,日本國放棄交戰權,改革軍國制度殘餘,象徵著日本正式告別軍國主義時代。

1947年春天,吉田茂內閣解散議會,日本按照新憲法舉行大選。這一次選舉中,日本自由黨獲得131席,以12席之差惜敗給左翼的日本社會黨(143席)。但與戰前憲法體系容許第一大黨(無論多少席位)單獨執政有所不同,新憲法要求內閣首相必須由議會過半席位(233席)支持,因而日本社會黨必須尋求其他黨派支持。

最初,日本社會黨想聯合吉田茂與日本自由黨,但吉田茂提出“(社會黨)很可能會把內閣會議內容洩露給莫斯科,這種政權我們無法參與”。無奈之下,日本社會黨只好與另外三個小黨派形成聯合,勉強以日本社會黨委員長片山哲為首相組建了很不穩固的四黨聯立內閣。不到一年時間,片山哲就在1948年3月被迫宣佈辭職,由片山內閣副首相轉任首相的蘆田均更是做了半年多就在10月下臺。

走到這一步,以自由黨為中心、讓吉田茂再任首相的呼聲開始出現,但這一呼聲卻遭到一部分人反感:GHQ民政局。

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爭鬥:日本戰後如何重建政黨政治?

1953年11月1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左)在東京會見他的提攜人鳩山一郎(右)。當時的鳩山剛結束“公職追放”得以回到政壇,按照兩人此前君子協議,吉田茂應該將首相和自由黨黨首之位相還。不過,吉田茂不僅無意讓位,更通過種種手段限制鳩山一郎。直到1954年底,鳩山才重奪首相寶座

戰後以來,日本政治改造的主要負責部門都是 GHQ 民政局,民政局為了改造日本而更為重視左翼政黨,但隨著1948年日本爆發昭和電工政治獻金事件,GHQ民政局與其支持的蘆田均內閣成員都涉入其中,最終蘆田均本人在辭職後遭到逮捕,GHQ民政局副局長查爾斯·凱蒂斯(Charles Kades)也被要求回國接受訊問。一連串打擊下,GHQ民政局的工作能力備受質疑,GHQ第二參謀部便策劃讓吉田茂重新迴歸。GHQ民政局當然不願讓對日主導權旁落,讓自由黨幹事長山崎猛擔任新的首相。吉田茂得知消息,不假思索,立即找到駐日美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當面對質,詢問他們是否要阻止自己出任首相。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詰問,麥克阿瑟也難以招架,只得否認GHQ參與首相人選問題。另一方面,山崎猛本人選擇辭去眾議院議員的職位,以示無意與吉田茂為敵,GHQ民政局的計劃徹底泡湯,吉田茂第二次擔任首相。

重新擔任首相的吉田茂當機立斷,在1949年2月解散議會,再度大選。受到之前昭和電工事件影響,日本社會黨等片山內閣時期的黨派全部慘敗,自由黨獨得264議席,吉田茂終於在第三次就任首相時獲得獨自組閣的權力,戰後的“吉田時代”正式開啟。

隨著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重心,吉田茂順勢推動與美國等國家簽署和平條約。經歷一系列談判交涉,1951年9月8日,吉田茂代表日本與48個國家及地區簽署“舊金山和約”,隨即又單獨與美國簽署“(舊)美日安保條約”,給美軍繼續駐紮日本打下了法律基礎。這兩份條約成為戰後日本建構的重要基礎,也讓日本結束“被佔領”狀態,重返國際社會。

一同結束的還有“公職追放”。1952年4月,“舊金山和約”生效,所有受到“公職追放”處分的人恢復政治權利,鳩山一郎等政治家重新回到政治舞臺。按照先前的君子協定,一旦“公職追放”解除,吉田茂就應把自由黨黨首與首相職位還給鳩山一郎;但事到如今,吉田茂的志向早已不是一個“代理首相”,而是要全盤展開自己對於國家的治理思路,趁著美國參戰朝鮮半島之機發展日本各項產業。

吉田茂為了打擊鳩山派,秘密策劃起解散國會事宜:他準備在國會開幕之後這個最不可能解散議會的時間點解散,這樣一來剛剛解除“公職追放”的鳩山派成員就只有很短的時間準備選舉,而吉田茂扶植起來的現任議員就更可能連任。8月28日,吉田茂宣佈解散國會,10月1日選舉中,自由黨繼續以240席單獨過半,其中吉田派獨享199席,鳩山派卻只有35席。

從1949年以後的近5年間,吉田茂一直獨佔鰲頭,靠著簽署“舊金山和約”與日本產業振興計劃,他獲得超高人氣。

“八格牙魯”:

吉田茂失態與吉田內閣衰落

第四次吉田內閣本是吉田茂如日中天的時代,但不曾想到,這次內閣卻因一句“八格牙魯”(傻瓜)而走向末路。

1953年2月28日,吉田茂在眾議院接受日本社會黨議員西村榮一質詢。在談及對國際形勢的看法時,雙方陷入激烈的互相指責中。這時,憤怒的吉田茂小聲嘟囔了一句“八格牙魯”,誰曾想這句話卻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西村榮一馬上抓住機會要求吉田茂撤回發言。眼見理虧,吉田茂立即道歉並撤回發言。

這件事雖然不大,卻讓日本國民頗為憤慨。畢竟吉田茂出身於富商家庭,妻子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大久保利通的孫女,與皇室之間交遊甚深;1952年皇子明仁(即當今天皇)受封為皇太子時,吉田茂向昭和天皇自稱“臣茂”,被媒體批評為“貴族式”的“時代錯誤”。日本社會黨自然不願放棄這個天賜良機,於3月2日以“輕視議會”為名要求眾議院懲罰吉田茂。

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爭鬥:日本戰後如何重建政黨政治?

1955年11月15日,自由民主黨舉行結成大會,正式宣佈自民黨成立。根據日本自由黨和日本民主黨簽訂的《保守合同》,兩黨正式合併為一個保守政黨,以對抗當時政壇上咄咄逼人的左翼政黨。在兩黨合併之前,曾計劃用“日本保守黨”作為黨名,但被認為在大選中會帶來負面暗示而改用“自由民主黨”,黨機關報為《自由新報》(曾改名《自由民主》)

在對吉田茂不滿已久的鳩山一郎、岸信介等政治家鼓動下,以鳩山派、農林大臣廣川弘禪派系為主的59名議員缺席投票,最終動議以191(贊成)對162(反對)獲得通過。

懲罰動議讓在野黨看到自由黨內部分裂態勢,又在3月13日提出內閣不信任案。 這一次,老對手鳩山一郎協同其他21名鳩山派議員宣佈脫離自由黨,導致內閣不信任案以229(贊成)對218(反對)獲得通過,也就意味著第四次吉田內閣必須總辭職、啟動大選。不得不與另一保守政黨改進黨合作,才勉強建立起第五次吉田內閣。

隨後爆發的“造船賄賂”事件,更把吉田內閣逼入絕境。

二戰結束後,民間造船業普遍凋敝,各大廠商反覆遊說國會議員給一些補貼政策,期間出現的收受賄賂現象引起檢察院注意。從1954年1月開始,檢察院開始公開調查事件,並準備在4月20日逮捕自由黨幹事長佐藤榮作;但隨即4月21日,司法大臣犬養健以“國會有重大法案在商討”為由發動《檢察廳法》規定的“指揮權”,要求檢察院停止調查;命令發佈後,犬養健立即辭職,躲避媒體與議會的攻擊。

這一舉動讓國會與檢察院雙方大為不滿,4月30日,眾議院通過“警告內閣”決議,要求首相吉田茂出面接受訊問,但被吉田茂以公務繁忙為名拒絕;隨後眾議院以違反《議院證言法》為名,將吉田茂提請訴訟,雖然檢察院最終沒有起訴吉田茂,但一連串打擊讓吉田內閣如坐針氈。

不久,這起“造船賄賂”事件總共逮捕71人,起訴35人,包括佐藤榮作在內的大量自由黨政治家涉嫌其中,吉田茂痛感政權難以維持,便在12月辭去首相職位;稍早一點的11月24日,鳩山一郎以原自由黨鳩山派為基礎,拉攏改進黨等多黨派120名議員成立“日本民主黨”。由於鳩山一郎是當時內閣兩個最大政黨自由黨、民主黨創始人,自然獲得雙方支持而成為首相,這也為迄今仍在統治日本的自由民主黨創設打下堅實基礎。

1955年大選與鳩山一郎的退隱

奪取政權後,鳩山一郎在1955年1月宣佈解散議會,意圖擴大民主黨的執政基礎。

鳩山一郎雖然也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東京市議員),但他平常的行為與舉動更為平民化,之前雖然有過“公職追放”經歷但民眾普遍認為美軍“冤枉”了他,期間還在1951年因腦溢血倒地、險些喪命,這都讓日本民眾對鳩山一郎重回政壇充滿期待與同情。於是1955年選舉成為日本史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75.8%),鳩山一郎的民主黨順利奪取185席,壓過自由黨112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

鳩山一郎與吉田茂的爭鬥:日本戰後如何重建政黨政治?

1955年,鳩山一郎內閣成立時,全體閣僚亮相。1954年12月10日,鳩山一郎如願以償地奪回首相寶座,此後共組成三次鳩山內閣,執政到1956年12月23日

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達成,鳩山一郎成功改變了吉田茂時代以日美關係為唯一主軸的外交方針,也為蘇聯關押日本軍人的大批迴歸打下基礎。

在輿論一片好評中,鳩山一郎沒有繼續佔著首相席位,而是選擇退隱成為普通議員;1957年,一直沒有參與任何黨派的吉田茂也重新加入自由民主黨,雙方自從1946年以來的恩恩怨怨,終於以分別退隱宣告結束。在爭鬥過程中,吉田茂帶領日本重返國際社會,鳩山一郎打下政黨制度基礎,兩人也以各自方式為戰後日本再起步起到了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