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挖出来的一本书,却被奉为千古奇书;

《素书》第三节

有朋友留言说到底是叫《素书》还是叫《太公兵法》

根据宋朝的宰相张商英考证,老人传授给张良的那本珍贵的书,是误传为《太公兵法》,其实就是《黄石公素书》。

盗墓贼挖出来的一本书,却被奉为千古奇书;

《史记》里面也有所记载,但是也很难确定《史记》所记载的老人所授的《太公兵法》真的就是《黄石公素书》

此外,在此各位在这方面比较有了解的,可以在文章右下面,点击-留言纠正;让大家有一个跟准确的认识。

盗墓贼挖出来的一本书,却被奉为千古奇书;

1、北宋宰相张商英;张商英在序中首先确认了黄石公所授予张良的书就是《素书》他说:黄石公的《素书》共有六篇,据《前汉列传》、《史记·留候世家》记载,黄石公于圯桥传授给张良《素书》。

张商英在序言的最后对“道”的真谛进行了哲理概括:“有”为万物之母,“无”为天地之始。能超越“有”、“无”,“离有离无”,就是得道之人;能游离于“有”“无”,“非有非无”,就是神异之人。

道无一定,贵在人之应变。能从“有”入而达到“无”的境界,即是圣明之人;能有“无”的理念又能觉察“有”的存在境界,即为贤能之人。“圣人之大而化,贤人之造其深”。(参看《素书·张商英序》)

有无之道,造化万千,智者能了然于胸,运通于外,成就功业。也许,这就是张商英所理解的具备道、神、圣、贤境界的人,这是《素书》所要传授的理想对象。

盗墓贼挖出来的一本书,却被奉为千古奇书;

2、《四库提要·素书》最终也充分肯定了《素书》的价值:“味其言率,明而不晦;切而不迂,淡而不僻;多中事机之会,有益人世。是又不可概以游说之学,纵横之术例之也。”(参看《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评价不低:《素书》语言直率,说理明确而不晦涩,论事切中要害而不迂腐,陈述平实而不偏激,能深刻领会、把握事物变化的机理,有益于为人处世。它既不能仅仅归于游说之学,也不能简单地类比于纵横之术。

看来,在《四库提要·素书》的作者眼里,《素书》似乎比战国苏秦、张仪等游说家和鬼谷子之后的纵横家等的学说,还要高明得多。事实怎样呢?只有分析《素书》的内容和思想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