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临死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帮他,是大臣没良心还是崇祯太昏庸

大家都能指责东林党误国,大臣没良心,官僚集团集体投降,崇祯自己的遗书也说“文臣个个可杀”又说“诸臣误我”,在崇祯眼中,自己的失败乃是生不逢时,是天意,非战之罪。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都说“烈明”,可就是这么一个王朝皇帝殉国,从百官到百姓无人帮他,甚至没人给他收尸,这都怪别人吗?

假如当时的官僚和百姓都是没有良心的,那又怎么解释南明小朝廷还能出现不少忠义之士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崇祯皇帝究竟为什么会失尽人心,落的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崇祯临死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帮他,是大臣没良心还是崇祯太昏庸

说崇祯为人我就所下面几件事,请大家共同品评。

第一件事。明朝末年有个叫孙传庭的人,此人颇能用兵,很会打仗,李自成第一次被打垮就是此人所为。当时农民起义军势大,连明朝祖坟都被刨了,崇祯气的半死,孙传庭在这种局势下组建了“秦军”,将李自成击败,打的李自成仅以十八骑逃窜。

为崇祯立下如此大功的孙传庭最后不但没有被褒奖,反而被下狱,就因为他和朝中权臣意见不合。

功臣没有获得赏赐反而被关押,过了几年,李自成东山再起,崇祯无奈只得再度启用孙传庭。

孙传庭到了前线发现李自成势力今非昔比,于是希望崇祯多给他点粮饷,结果反被崇祯一通鄙视嘲讽,并且逼着孙传庭火速出战。

孙传庭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出战,结果一战败死。

崇祯临死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帮他,是大臣没良心还是崇祯太昏庸

第二件事。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满洲八旗,崇祯因为内外夹攻而感到压力太大,于是崇祯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和满清议和。

本来,为了国家战略,暂时的议和不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明朝能集中力量灭掉农民起义军,先铲除内患。

但是,当时明朝政府的舆论有“洁癖”,在东林党那些道貌岸然的儒生眼中,谁敢和满清议和谁就是叛徒内奸卖国贼!

这个帽子太大了,因此没人敢提议和。

崇祯想议和,又怕风评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就暗中派兵部尚书陈新甲执行这件事。

结果这件事后来走漏了消息,惹的群臣大哗。

本来,崇祯作为这件事的主导者,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即便不承担责任也可以将其搁置起来,结果,崇祯为了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一刀宰了陈新甲,这位无辜的兵部尚书成了崇祯的替罪羊。

崇祯临死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帮他,是大臣没良心还是崇祯太昏庸

第三件事,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首相,谁在他手下都干不了几天。

崇祯虽然下过几次“罪己诏”,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极度好面子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可以杀掉任何人,比如袁崇焕。

从上面的几件事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崇祯是用人的时候热情,用完就扔的主,就是所谓的过河拆桥。

出了问题他从来不负具体责任,最多下罪己诏做个检查,然后杀掉一批人做替罪羊。

崇祯用汉奸罪杀袁崇焕,用汉奸罪杀陈新甲,逼死孙传庭,逼反洪承畴等等一系列事情,导致当李自成兵临城下,再也没人敢替他出主意,因为说不好就要做替罪羊,就算立功了最后还要死,请问这样的皇帝哪个臣子愿意帮他?哪个臣子敢帮他?换成你你敢吗?

崇祯临死前说是“文臣个个可杀,诸臣误我”,其实何尝不是你误天下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