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集中破淨的背後

在銀行業業績回暖之時,資本市場卻出現了銀行股持續下跌的走勢。截至6月13日,A股上有15家銀行處於破淨狀態,比例達57%,6月11日破淨銀行股數量甚至達到17只,其中不僅有此前總被質疑股價存“虛火”的中小銀行股,國有五大銀行除建行外市淨率也全部低於1倍。業內對此觀點呈兩派,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大面積破淨是由於強監管下市場擔憂銀行未來業績和資產質量;另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因為後續有大量銀行排隊等待發行,令市場供需關係由供不應求轉向平衡,導致了銀行股價下跌,但不代表銀行投資價值降低。

超半數破淨

銀行股的大面積破淨還在持續。據Wind數據顯示,以6月13日收盤價計算,26只A股銀行股中有15只處於破淨狀態,比例達57%,其中11家銀行市淨率低於0.85倍。破淨幅度最大的是華夏銀行,市淨率為0.67倍;破淨幅度較大的銀行股還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市淨率分別為0.78倍、0.73倍、0.72倍、0.75倍和0.74倍。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披露的數據也顯示,截至6月12日收盤,銀行板塊整體市淨率為1.02,雖比前幾日有所回升,但仍是目前A股市場中估值最低的行業。

時間線再拉長來看,上一次銀行股的破淨潮是2015年8月,當時市場處於大調整階段,滬指當日最低點位為2850點,破淨銀行股也一度達到13只。值得注意的是,彼時A股上市銀行數還僅為16家。

在本輪銀行股的低潮中,個別銀行甚至已觸發上市時披露的股價穩定預案,緊急祭出股東增持計劃“救火”。5月下旬,上海銀行宣佈,持股5%以上的股東聯和投資、上港集團和桑坦德銀行計劃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增持該行部分股份;江蘇銀行本月初也宣佈了多個“維穩”預案,包括第一大股東江蘇省國際信託以累計不低於享有江蘇銀行最近一個年度現金分紅15%的自有資金,以不高於公告日前該行最近一期每股淨資產價格增持該行股份等。

難復往昔風光

與目前大面積沉寂形成對比的是,今年1月不少銀行股還在瘋漲,前半個月銀行板塊整體漲幅超過7.5%,跑贏上證綜指,漲幅在28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

個別銀行股的漲勢更被稱為“平地驚雷”,其中就包括張家港農商行和江陰農商行,屢屢衝進銀行股日漲幅排名前三榜單,還有過多次漲停。事實上,以這兩家銀行為代表的多隻次新股在2017年股價就曾一騎絕塵。

但當時就有不少業內人士提醒,個別銀行股股價有“虛火”。以江陰農商行為例,該行上市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一度都沒有“轉正”,是A股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兩指標雙降的銀行。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該行不良率仍超過2%,也明顯高於其他銀行。

2017年3月,江陰農商行票據案爆發後,股票瞬間遭遇滑鐵盧,單日暴跌超過8%,印證了“小盤股容易被炒也容易跌”的判斷。證監會今年3月開出史上最大罰單,廈門北八道集團被證監會作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沒55億元。處罰原因即操縱張家港農商行、江陰農商行等公司股價。

不過,除了個別銀行股股價被操縱外,從影響銀行股估值的另一些因素看,有一些與近期銀行股大面積破淨似乎相悖。凌通盛泰投資管理董事長董寶珍指出,過去幾年中國銀行業在經營數據上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淨利潤高速增長“神話”被打破,但是自2015年跌入低谷後,2016年、2017年已回暖。到2017年底,全銀行業的淨利潤增長已經達到6%,整個行業的淨利潤重新開始上升。另外公開數據還顯示,銀行業不良率也整體開始回落。

強監管衝擊

銀行業績是否可持續,是市場爭論的核心。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超半數銀行股破淨,反映市場對銀行未來業績和資產質量的擔憂。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市場中不乏有投資者認為銀行的實際不良率要高於公佈的不良率,這導致了銀行報表公佈的不良率與個股表現迴歸的效果不佳。疊加近期一則“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消息影響,也助推了銀行板塊大跌。

近一年的金融強監管,令更多人士擔心銀行未來盈利空間會被壓縮。王劍輝表示,經濟週期尚未完全恢復,同時去槓桿規則推出,債務信用風險壓力也在逐步顯現,使得銀行盈利前景受到抑制。他進一步指出,從業績來看,破淨的銀行股中,大多數銀行今年一季度攤薄淨資產收益率比去年同期下滑,而且是從2016年開始持續下滑。相反,股票沒有破淨的銀行,盈利能力多數還在不同程度地提升,這也是造成銀行股估值不同的原因。

不過,另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股價不能完全準確反映出銀行的實際價值,破淨不等於基本面惡化,兩者不能畫等號。董寶珍表示,監管政策是讓銀行業的資產更安全,經營更穩定。“即便這些政策會對銀行的淨利潤有一些小的影響,也不要忘記銀行的估值已經在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