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水一样的日子,又迎来到了端阳五月。看着渐行渐近的节日气息,心里有一思怀念的冲动,怀念什么呢?怀念那过去的欢快,怀念那逝去的节日气氛,怀念儿时空气中弥散着的浓郁、欢快的节日气息。闻着清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有关端午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发生在昨天。那时农村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也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飘满了沙枣花和艾草的香味。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有鞭炮,这个节日总是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度过。

我的家乡,到端午节的时候,吃的不是粽子,而是“油饼卷糕”,或许是因为家乡不出产粽叶的原因吧。油饼卷糕是甘肃武威地方特色美食,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称之为北方粽子。不管端午节当天大家有多忙,都放下手头上的活,做好油饼卷糕让大家尝鲜。“油饼卷糕”是家乡端午节的标志,就像元宵节的“元宵”,中秋节的“月饼”一样。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想起儿时的端午节,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人们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对亲人深深的爱,浓浓的糯米香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看看。小时候过端午节,母亲会做五彩线戴在我的手腕上,做大家最喜欢吃的油饼卷糕。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母亲总是在提前一晚上泡好糯米、红枣、葡萄干。到端午节当天,母亲早早起床,蒸糯米,炸油饼,之后包好油饼卷糕等我和弟弟来吃。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做的那油饼卷糕的味道很特别,那糯米的香味扑鼻,齿颊留香,直透古今,吃起来回味无穷。也就是母亲,孕育了年复一年一个又一个的满足和期待。

吃完油饼卷糕,过了嘴瘾后就是串门,听伯伯和其他一些在人讲在房屋中轴线上那一拜的内情文章,说到什么“屈原、楚国、跳河”的前朝故事。孩子不懂什么,听了或许也忘了,只是记得是感动过一阵子后才又继续下一份的期待。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端午节一早妈妈会趁我睡觉的时候给我手腕脚腕上绑上五彩绳,有红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真好看,说是可以吸身上不好的东西。等到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就把它丢到水沟里,让“坏东西”顺水流走,寓意无病无灾。

在家乡的风俗中,端午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艾草和沙枣花,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在家的时候,每到五月初五早晨我和弟弟便到门前的沙枣树上去折沙枣花。小时候我也像男孩子一样,上沙枣树去折沙枣花,将沙枣花拿回家去,插在水瓶里,家里到处弥漫着清香。

关于端午,有太多的回忆,夹杂太多的情感,而快乐的童真却是最主要的,端午节年复一年地过着。油饼卷糕、艾草沙枣花香依在,可岁月的流逝,却带走了节日里曾经的一切,欢快、惊喜、期待、盼望……一样的节日气氛,一样的过节心情,只是不同的过节风俗。

尽管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比不上母亲做的油饼卷糕。走进超市,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使人眼花缭乱,看着包装精美的棕子,以及闻着它身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不经意间,又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美好记忆。让我充满感慨地想起了以不同方式度过的几十个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石河子的端午节没有家乡那样的浓郁气氛,虽然这里的粽子也很好吃,但我还是很怀念家乡的“油饼卷糕”,吃了总让人回味无穷。在家乡的每年的端午节,一些怀念、一些追忆和着一些别样的生活味道,总会悄然泛起……因为那些日子里面有一份浓浓的亲情,不仅让我回味感叹,而且让我久久难忘。这份亲情,就是这么纯纯的、不图回报、没有索取,伴着清香,年年飘在我的心里。

而今,身处异乡繁华的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端午节那份温馨的亲情似乎离我渐行渐远。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会为自己买来一些粽子,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那份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天真无邪,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已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吧!此时的我,莫名的一些旧日思绪涌上心头,这安谧平和的佳日良辰又平添了一份清新浪漫的感觉。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我独自坐在陋室之中,回想着这个繁华的都市的热闹与繁荣,倾听着宽大的窗户外面传来的车水马龙声,闻着那缕缕飘舞的粽叶芳香,徜徉在几千年的历史回眸里,让我对五月端阳,又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首伤感的诗,由于独特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符号融合其中,由于鲜明而形态各异的民间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五月端午的节日,越来越超出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

怀念家乡的端午节,那幽思浅浅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我也只是有兴致,在键盘,用指尖,静静的,静静的,再来重温一遍我那童年端午节的快乐了。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水一样的日子,又迎来到了端阳五月。看着渐行渐近的节日气息,心里有一思怀念的冲动,怀念什么呢?怀念那过去的欢快,怀念那逝去的节日气氛,怀念儿时空气中弥散着的浓郁、欢快的节日气息。闻着清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有关端午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发生在昨天。那时农村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也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飘满了沙枣花和艾草的香味。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有鞭炮,这个节日总是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度过。

我的家乡,到端午节的时候,吃的不是粽子,而是“油饼卷糕”,或许是因为家乡不出产粽叶的原因吧。油饼卷糕是甘肃武威地方特色美食,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称之为北方粽子。不管端午节当天大家有多忙,都放下手头上的活,做好油饼卷糕让大家尝鲜。“油饼卷糕”是家乡端午节的标志,就像元宵节的“元宵”,中秋节的“月饼”一样。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想起儿时的端午节,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人们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对亲人深深的爱,浓浓的糯米香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看看。小时候过端午节,母亲会做五彩线戴在我的手腕上,做大家最喜欢吃的油饼卷糕。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母亲总是在提前一晚上泡好糯米、红枣、葡萄干。到端午节当天,母亲早早起床,蒸糯米,炸油饼,之后包好油饼卷糕等我和弟弟来吃。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做的那油饼卷糕的味道很特别,那糯米的香味扑鼻,齿颊留香,直透古今,吃起来回味无穷。也就是母亲,孕育了年复一年一个又一个的满足和期待。

吃完油饼卷糕,过了嘴瘾后就是串门,听伯伯和其他一些在人讲在房屋中轴线上那一拜的内情文章,说到什么“屈原、楚国、跳河”的前朝故事。孩子不懂什么,听了或许也忘了,只是记得是感动过一阵子后才又继续下一份的期待。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端午节一早妈妈会趁我睡觉的时候给我手腕脚腕上绑上五彩绳,有红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真好看,说是可以吸身上不好的东西。等到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就把它丢到水沟里,让“坏东西”顺水流走,寓意无病无灾。

在家乡的风俗中,端午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艾草和沙枣花,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在家的时候,每到五月初五早晨我和弟弟便到门前的沙枣树上去折沙枣花。小时候我也像男孩子一样,上沙枣树去折沙枣花,将沙枣花拿回家去,插在水瓶里,家里到处弥漫着清香。

关于端午,有太多的回忆,夹杂太多的情感,而快乐的童真却是最主要的,端午节年复一年地过着。油饼卷糕、艾草沙枣花香依在,可岁月的流逝,却带走了节日里曾经的一切,欢快、惊喜、期待、盼望……一样的节日气氛,一样的过节心情,只是不同的过节风俗。

尽管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比不上母亲做的油饼卷糕。走进超市,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使人眼花缭乱,看着包装精美的棕子,以及闻着它身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不经意间,又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美好记忆。让我充满感慨地想起了以不同方式度过的几十个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石河子的端午节没有家乡那样的浓郁气氛,虽然这里的粽子也很好吃,但我还是很怀念家乡的“油饼卷糕”,吃了总让人回味无穷。在家乡的每年的端午节,一些怀念、一些追忆和着一些别样的生活味道,总会悄然泛起……因为那些日子里面有一份浓浓的亲情,不仅让我回味感叹,而且让我久久难忘。这份亲情,就是这么纯纯的、不图回报、没有索取,伴着清香,年年飘在我的心里。

而今,身处异乡繁华的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端午节那份温馨的亲情似乎离我渐行渐远。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会为自己买来一些粽子,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那份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天真无邪,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已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吧!此时的我,莫名的一些旧日思绪涌上心头,这安谧平和的佳日良辰又平添了一份清新浪漫的感觉。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我独自坐在陋室之中,回想着这个繁华的都市的热闹与繁荣,倾听着宽大的窗户外面传来的车水马龙声,闻着那缕缕飘舞的粽叶芳香,徜徉在几千年的历史回眸里,让我对五月端阳,又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首伤感的诗,由于独特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符号融合其中,由于鲜明而形态各异的民间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五月端午的节日,越来越超出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

怀念家乡的端午节,那幽思浅浅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我也只是有兴致,在键盘,用指尖,静静的,静静的,再来重温一遍我那童年端午节的快乐了。

家乡的端午节:糯米浓情话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