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记忆中总是父亲忙碌的身影,四处奔波,寻找大东巴拜师学艺,好像每次说话都很短暂,有时候上学前父亲还在家,放学后就不见人影了。有时几天,有时几个月,时间很难估摸,反正父亲就是忙碌的,奔波的。但现在村里面很多祭祀的事情都是父亲在负责,感觉他多年来的坚持有了回报,也为他高兴。”和德梅一边回忆父亲和国耀四处拜师学习的过往一边说到。

▲《丽江人物志》东巴世家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对于纳西族来说,东巴就是“全才”,农耕、造纸、东巴画、东巴文字、祭祀等都可以自由切换的“全才”,和国耀作为东巴世家第十八代传承人,精通东巴造纸、东巴祭祀、东巴舞、东巴画等各种技艺。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4月中旬,“丽江网”驱车3小时,一路上的美景让人惊叹,玉龙十三峰隔山相望,哈巴雪山正在招手。来到大具已是中午11点,和国耀早已在路旁等候,高挑的身影,平易近人的话语让人放下一身的疲惫和劳累,忍不住想要和他深谈,去了解属于他的故事。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走进和国耀家里,是典型的纳西族民居,沿袭着“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结构。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摆放在院子里的自制水槽,以及正在冒烟的灶炉。

“这是我煮的荛树皮,是制作东巴纸的原料,而旁边的水槽则是用来漂纸。”和国耀一边往灶炉里添加柴火一边说到。荛树皮煮制完成后,清洗、切碎、舂树皮、打浆、漂制、定型、晾晒整个过程轻车熟路,没有丝毫地迟疑。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煮制▲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清洗▲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切碎▲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打浆▲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成型▲

“东巴纸是用高山野生植物丽江荛花制作的,荛花也叫一把香,属落叶灌木,高1米多。枝叶均对生,叶椭卵形,全缘,花黄色,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供观赏,花可入药,茎皮纤维可造纸。因采用传统的原始手工艺制成,纸质比较厚、耐磨损,且尧花有微毒,具有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和国耀介绍到。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随后,在和国耀的带领下,“丽江网”来到了村子附近的山上,见到了荛树,茎小枝细。崎岖的山路对于长期往返的和国耀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哪怕荛树长在满身是刺的树旁,和国耀也没有丝毫退缩,砍下树枝,剥取树皮,放入背篓,继续搜寻。“这几年附近的荛树比较少了,但还好荛树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并没有绝种。”和国耀一边砍树一边向我们介绍到。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谈及为什么选择东巴这条路,和国耀思索一番之后表示,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曾在景区表演,最终自己选择放弃在景区表演的机会,回到大具,是因为作为一名东巴,要集歌、舞、经、书、农耕等于一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耕,所以自己选择回到农村,参与家里的劳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体验。”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从8岁开始学习东巴文化,一晃39年过去了,47岁的和国耀曾到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12个国家表演。除了现场演示东巴纸的做法之外,和国耀还在现场描绘了一幅东巴画。

《丽江人物志》第31期丨和国耀:丽江东巴世家十八代传人

“画画,最重要的就是静心,静下心来用心去描绘。画画可以让自己忘记一些繁琐的事情,静下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国耀一边用炭灰调墨,一边说到。整个描绘东巴画的过程,安静而自带魅力,让人想要忍不住去探索哪些东巴画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