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真的會讓人貧血嗎?這才是醫生推薦的獻血量

世界上最簡單的拯救生命的方式,可能就是獻血了。

挽起袖子只是短暫的瞬間,但對需要血液的人來說,卻是生命的延續。

很多人都想奉獻愛心,也曾在獻血點前徘徊過,卻因曾聽說“獻血傷身”而最終放棄。

一次澄清關於獻血的謠言

謠言一

獻血會傳染乙肝、艾滋病

張蕾表示,在正規血液中心、獻血屋及獻血車獻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

抽血檢驗和採血時使用的注射器和採血器材,都是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醫療用具,使用後的醫療廢棄物會集中銷燬。

謠言二

獻血車上衛生條件差

無論是獻血屋還是獻血車,每天都會定時進行物表及空氣消毒;護士在採血前,會用手消毒液用六步洗手法進行專業消毒。

血站也會定期對獻血屋及獻血車內物表、空氣、工作人員手指及獻血者穿刺點的消毒效果進行相關檢測。

謠言三

獻血會引起健康人貧血

每次的獻血量只佔人體血液的極少部分,暫時少量減少,不影響人體血液的正常循環,獻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會恢復、補充。

只要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參加獻血,是不會引起貧血的。適量獻血還能促進血液再生。

謠言四

獻血會降低免疫力

獻血不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人體血液紅細胞佔較大比例,白細胞只是其中一部分。

以一個正常成年人為例,一次獻血200~400毫升,所消耗白細胞僅僅是人體總數的1%~2%,1~2小時就能從骨髓得到補充。

謠言五

男性獻血會影響生育功能

成年女性因每月都會有一個失血過程,造血功能要優於男性。而根據這一點推斷男性不能獻血,甚至會影響生育功能,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健康人群每次獻出少量血液,有利於調動自身體內的造血功能,尤其對男性獻血者更加有益。

獻血後,造血功能立即會被調動起來,為機體補髓造血,從而使新陳代謝變得旺盛。

謠言六

獻血會導致成癮

網絡上曾經流傳,那些一生中多次獻血的人是因為獻血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不繼續獻血就會出現異常。這種說法完全沒道理。

科學上來講,獻血相當於一次失血過程,並不存在上癮的情況。

目前,國內數百萬計的獻血者中,也沒有任何發生上癮的現象和結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沒有任何研究顯示獻血會導致上癮。

獻血分為兩種類型

血液對維持生命有重要作用,張蕾介紹說,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漿含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物質,可維持血壓和血液酸鹼度的正常。

紅細胞將氧氣運送到身體各處,並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隨呼氣排出體外。

白細胞是人體“免疫衛士”。

血小板在止血時有重要作用。

獻血有兩類

在我國,全血捐獻和單採血小板是兩種最為常見的獻血類型,前者獻出是血液全部成分,後者獻出一定量的血小板,其他的血液成分回輸至獻血者體內。

不同血液成分有不同作用,因此人們捐獻的全血除直接輸血外,還可以“一血多用”。

全血可經科學分離,製備成不同成分,據病情需要輸給不同患者,這被稱為成分輸血。專家提倡成分輸血,它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節約血液資源等優點。

獻血需要注意啥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及《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健康成年人一次可獻全血200或400毫升(初次獻血或體重未達到50公斤者可獻200毫升),兩次採集間隔不少於6個月。

單採血小板獻血者,間隔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

獻血前

獻血者每次獻血前須進行體格和血液檢查,女性月經前後3天、妊娠期、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近期有手術、感冒、肺炎、痢疾、急性胃腸炎等情況者暫不能獻血。

此外,有血液系統及傳染性疾病者不能獻血。

張蕾建議, 獻血者在獻血前不要飲酒或服用藥物,保證睡眠,飲食清淡,切忌空腹獻血。

採血時

在採血時,獻血者應全身放鬆,被採血的手臂儘量與心臟在一條水平線上。

獻血後

用消毒棉球按住針眼15分鐘,以免滲血或皮下瘀血,注意針眼處衛生,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獻血後1~2日,獻血者要多喝水,吃高蛋白質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小米粥,切忌暴飲暴食,無需過度進補。

無論獻血時還是獻血後,若有心慌、氣悶、出冷汗、口渴等不良反應,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