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宝宝成长到几个月的时候,只依靠母乳补充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适时添加辅食。然而,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并不是什么辅食都可以吃的!宝妈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辅食添加注意事项和禁忌。

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误区1:吃辅食不如吃母乳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为了保证最佳的成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出生后头6个月应该进行纯母乳喂养。

中国卫生部2007年印发的《婴幼儿喂养策略》也明确指出: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一直是国际上争论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在具体开始添加辅食时,往往视宝宝的具体情况应该掌握在4~6个月之间。

误区2:添加辅食后就断奶

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是因为它只是辅助母乳的食品,绝非取而代之。

在宝宝12个月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辅食喂养无法做到的。

因此,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不能减少,更不能断奶。

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误区3:方便宝宝吞咽,辅食要精细

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爸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根据宝宝的进食能力及时调整食物状态。

若辅食过于精细,宝宝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宝宝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最近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咀嚼有利于宝宝视力的提高。

爱美的父母要注意,若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面颊发育同样会受到影响。

误区4:把果蔬汁作为第一口辅食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营养米粉,其铁含量高,又不容易引起过敏。在宝宝辅食添加初期,如果在米粉中添加糖或者果汁,宝宝吃习惯了甜味的,就会对清淡的米粉不感兴趣,从而增加喂辅食的难度。

另外,食物要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渐过渡,比如应按照“米汤-薄粥-稠粥-软饭”、“菜汤-菜泥-碎菜”这样的顺序来添加辅食。

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误区5:宝宝一吃就吐,就要马上换辅食

这其实是宝宝的本能反应,宝宝不了解新食品就会吐出来。正常情况下,宝宝接受一种新食物可能会需要尝试10到15次后才确定。

在添加一种辅食宝宝不爱吃的时候,不要放弃,建议妈妈间断地持续给宝宝提供这种食物,从少到多,并适当改变烹调或搭配方式,如将蔬菜切碎炒熟或炖熟给宝宝吃,也可以把蔬菜做成馅料,如包馄饨、饺子、包子或搓成丸子等。

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误区6:辅食少糖不加盐,也不能加油

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做辅食“少糖不加盐”的原则,但并不知道,原来辅食中也要适当添加油脂的。那么,需要添加多少油脂量?

《中国营养学会妇女分会》婴幼儿喂养指南给出了以下标准:

6~12个月宝宝每日食用油的推荐量为5~10克;

1~3岁宝宝每日食用油的推荐量是20~25克。

具体怎么吃:

1、如果是做个果蔬泥类的辅食,就老老实实按照标准往辅食里加点油;

2、如果宝宝大一些了,开始吃动物性食物,也在吃蛋和奶,已经从食材中获取到较多的脂肪了,辅食里可以不放或是少放油,以免宝宝的油脂超标。

3、优先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亚麻籽油等;动物油能不吃就不吃;定期换种油吃吃(毕竟营养涵盖量是有差别的)。

89%的宝妈都会中招的辅食误区!最后一个万万没想到

不同月龄宝宝该添加什么辅食?

6月龄

建议从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如最便捷的高铁米粉,之后可以不分先后添加肉、菜、谷、水果,一定要丰富食物品种,不是只吃饱就可以了。玉米、山药、红枣等都非常适合做成糊给宝宝食用。

7月龄

这个阶段有还没有长牙的宝宝,妈妈不用着急,其实出生的时候牙齿就在牙龈下面啦,只是没有萌出,这不会影响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可以适当的多增加一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南瓜、薯类、青菜、西梅、火龙果等。

8月龄

此时可以让宝宝尝试丰富的食物种类和性状,营养要均衡,每餐主食、蔬菜、肉类都要有,主食种类可以丰富起来,可以在软饭、烂面、小馄饨、包子等中变化。

蔬菜水果也不用再打成泥糊状,而是应该逐渐过渡到末状或颗粒状。

9月龄

这个时候要逐渐过渡到碎末、块状食物,不然宝宝的咀嚼能力的锻炼会有点延迟,日后对食物的接受度也会下降。这个阶段每餐都可以提供一些手指食物供宝宝自己吃,比如香蕉块、南瓜块、红薯块、西兰花、胡萝卜、馒头片等。

10-12月龄

10月龄开始,宝宝可以慢慢过渡到3顿辅食,外加1-2顿点心。食物种类也日益丰富,辅食已经可以提供宝宝一天1/3-1/2的能量,每天吃的东西尽量不重复,但要保证新鲜果蔬的供应。

若孩子情况允许,可以尝试着逐渐和大人三餐同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