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华佗五禽戏

提到亳州特色文化,华佗五禽戏首当其冲。华佗五禽戏是东汉末年华佗根据中医药理,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制的一套导引之术,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是亳州特色文化的精髓了。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二夹弦

据史料记载,“二夹弦”这一稀有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关于二夹弦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濮州有一姓明的秀才虽然家境贫困,但他酷爱诗歌,精通韵律,一日他听到女儿纺花时哼唱的小调和弹纺棉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美妙悦耳,十分动听,于是他把谱子记录下来,教女儿唱。因遭天旱,父女南下逃荒,沿途唱着他编的小调乞讨,每到一处村里人都很爱听。这就是最初的纺棉小调。后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股弦”的基础上,经过老一辈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二夹弦。术家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二夹弦。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清末以来,二夹弦戏班就经常活跃在皖北大地上。1958年底县委根据当地群众的建议,成立了亳县二夹弦剧团。《桑园会》、《张文生赶考》、《花厅会》三个二夹弦传统小戏应运而生,立上舞台。

武术

中国功夫名扬海外,亳州在武术方面也是颇有造诣的,亳州乡民很多习武之人,早前文武学校也取得过蓬勃一时的发展,亳州历史人武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剪纸

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剪纸是亳州民间的传统工艺,民间剪纸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实用性剪纸,如灯花、窗花、鞋花等等,它们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特点。亳州剪纸内容丰富多彩,花鸟虫鱼、神话传话、吉祥喜庆等民间题材数不胜数。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三斗

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亳州特色风俗,有的只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这些特色风俗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亳州传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和人民应该积极的加以宣传和保护,不要让这些文化特色仅仅存在于老一辈的口中,记忆中和书本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