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精忠报国。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那么在历史上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岳家军为什么不造反呢?

据一些军事观察家的分析判断,岳飞的岳家军,应该是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它能够战胜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黑水靺鞨(金国骑兵),收复襄汉六郡,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这样一支军队,并不是朝廷的正规军,而是来自于地方武装、义军游勇及杨幺的农民起义军等,总数在十万以上。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岳飞能够把它训练得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可见岳飞在军中的威信确实是非常大,能力确实是非常强。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岳飞在受到莫大的冤屈遇害的时候,这支军队确实并没有造反的异动。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岳飞一生真是尽忠报国的。他在军中所做的思想教育非常成功。这个思想教育就是:忠于赵宋皇室,收复中华国土(还我河山,应还二圣)。这两点贯穿到岳家军的上上下下。

而岳家军始终没有叛乱,正说明岳飞的被杀,是千古奇冤。实际上,赵构和秦桧杀岳飞,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主要有这几个步骤: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第一步,把岳飞调到临安,担任枢密副使。明升暗降,切断岳飞和岳家军的直接联系。

第二步,指示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等人弹劾岳飞,说岳飞以前在军中有“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等问题,从而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让岳飞彻底没了兵权。

第三步,分化岳家军阵营。岳家军中前军的副统制王俊,因为没有战功,无法升迁,被秦桧发展成反岳第一人。接着,郝晸、傅选等人也参与了进来。岳家军中军统制王贵,因被秦桧抓到把柄,受到要挟,不得不背叛参与反岳。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第四步,大面积撤换岳家军中的高级将领。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间,除了以上说到的王贵、王俊、郝晸、傅选没有调换外,其余人员都进行了调换。

第五步,砍掉岳飞的左膀右臂。这便是王贵等人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岳飞最得力的干将张宪写信,让张宪上书朝廷,恢复岳飞职务的事。从而把张宪和岳云抓起来。当这两人抓起来定罪的时候,也就砍掉了岳飞的左膀右臂,同时也剔除了岳家军的种两杆旗帜。当这两杆旗帜不在了的时候,岳家军想要造反,也是群龙无首,不可能实现了。

第六步,也是最后一步,把岳飞抓起来审判。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赵构和秦桧在抓岳飞,判他罪行之前,已经对岳家军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岳家军就算有十万,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作为岳飞一手调教出的精锐,岳家军的每个成员无不以他为精神领袖,以他的意志为意志,以他的作为为作为,可以说,“精忠报国”已经融化在岳家军的血液里,铭刻在岳家军的骨髓上,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即使被冤枉,但岳飞会举起反叛的大旗吗?一定不会!岳家军也是如此。精忠岳飞,宁死也不会叛国叛君。

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有人说,反皇帝不一定就是反国家,岳家军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军,也可以另外拥护别的赵家人当皇帝,这就不算是谋反。但在那样一个年代,国即是君,君就是国,让岳飞以及岳家军有这种觉悟那是不现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