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雙黃連口服藥也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柴胡、双黄连口服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雙黃連注射液

柴胡、雙黃連注射液等“兒童明星藥”被列為兒童禁用或有條件禁用,專家提醒:

又一款“兒童明星藥”被叫停,雙黃連注射液禁用於4歲以下兒童!6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公告,要求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要增加警示語,並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進行修訂。明確提出,4週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本品。

在此之前的5月29日,柴胡注射液也被要求修訂說明書,在說明書中禁忌項下須列出“兒童禁用”,柴胡注射液是中國最早誕生的中藥注射劑,已有70多年應用。此前,該藥一直是兒童感冒、退燒的推薦藥。

【新聞背景】

柴胡注射液被列為“兒童禁用”

最近,柴胡注射液被國家藥監局列為“兒童禁用”!近年來,國家對於藥品說明書的修訂,大多數都有涉及到兒童慎用或禁用的內容。

例如,5月2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公告,要求兒童禁用柴胡注射液,對本品或含有柴胡製劑及成分中所列輔料過敏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也禁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安全性評價結果,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決定對柴胡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項進行修訂。指出柴胡注射液為處方藥,患者應嚴格遵醫囑用藥,用藥前應當仔細閱讀說明書。

柴胡注射液在成人身上注射,也應當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單位使用。在柴胡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中還提到,應增加警示語,內容應包括: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使用者應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用藥後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並及時救治。

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出手,在其官網發佈公告,要求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要增加警示語,並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進行修訂。明確提出,4週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本品。

【解讀】

濫打“吊瓶”輸注中成藥反應也很嚴重

輕則頭痛、低燒、藥疹等,重則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濫打“吊瓶”,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用藥風險,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年4月發佈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提到,2017年中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分佈,靜脈注射給藥佔84.1%,其他注射給藥佔1.0%,口服給藥佔13.2%,其他給藥途徑佔1.7%。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出,從嚴重報告涉及的給藥途徑看,提示仍需要繼續關注中藥注射劑的用藥風險。

【延伸】

2歲以下兒童禁用美敏偽麻

例如,感冒發燒了,醫生可能會開美敏偽麻藥物,但切記,2歲以下兒童禁用美敏偽麻;還有,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類藥物;小於2個月的嬰兒禁用複方磺胺甲惡唑;阿司匹林也不應用於兒童或青少年伴或不伴發熱的病毒感染;兒童也禁用雷公藤、雷公藤多苷。

藥物性致聾等損害後果嚴重

此次國家叫停兒童使用相關中成藥注射液,由此引發的兒童用藥安全相關話題也頗受關注。

陳楚雄副主任藥師表示,臨床中兒童誤服、誤用藥物致殘、致死釀悲劇的案件並不罕見。例如,200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節目“千手觀音”給觀眾以強烈震撼,參演的21名妙齡女孩,其中有18名年幼時有相似的經歷:因藥物致聾,大部分在2歲前使用了氨基糖甙類抗菌藥物。

又如,廣東東莞某患兒23個月大時,在使用異丙嗪針劑8毫克肌注後死亡,在法醫鑑定中心出具的《鑑定意見書》中,患兒的死因歸因為初期醫生診斷失誤、異丙嗪的使用以及後期搶救不及時。

因此,陳楚雄等藥師建議,藥品說明書隨著醫療實踐的積累需要不斷修正。

提醒

捏住孩子鼻子 強行喂藥不可取!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服藥,會採取碾藥、灌藥、加糖和果汁等方式,其實對孩子有害無益。如捏住孩子鼻子強行喂藥,容易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有些家長想讓孩子早日痊癒而擅自加大藥劑量,有的給孩子重複用藥或同時用多種藥物;還有些家長給孩子幹吞藥片,導致藥片停留在消化道,損害消化道黏膜等,這些喂藥方式都是不妥當的。

醫生建議,儘量讓寶寶自然吃藥;藥物注意衛生,未服完的,下次不可再用,需重配;喂藥方法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選擇;喂藥姿勢要求寶寶上半身朝上半臥位,不可躺著喂藥;喂藥過程中寶寶如有強烈不適,應暫停用藥後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用藥後應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看是否有異常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