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氣滯、氣陷、氣逆,這4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

祖國醫學非常強調氣在人體內的功能,氣的失常容易出現兩大類的問題,一個是氣不足氣虛的表現,這是因為臟腑功能衰退,或者耗氣過度,導致體內的氣不足,元氣虛衰,抵抗力下降,生化不足,氣血勞損導致的一系列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症,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精神乏力疲勞、自汗出、容易感冒、身體消瘦、呼吸淺短、動則氣促等。

氣虛、氣滯、氣陷、氣逆,這4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今天我們主要聊下:氣虛,滯,陷,逆的具體表現和改善方法

氣虛

氣虛病涉五臟。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屬於人體精氣的範疇。人體精氣分別藏於五臟,故《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因而,從氣的來源看,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兩方面。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係來看,則五臟皆藏精氣,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肺氣虛,治則:補益肺氣。宜用: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腎氣虛,治則:補腎益氣。主方:腎氣丸加減

脾氣虛,治則:補中益氣。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心氣虛,治則:補益心氣。宜用:四君子湯加減

陽(氣)虛,治則:補陽益氣。宜用:參附湯加減

氣虛、氣滯、氣陷、氣逆,這4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氣滯

氣滯指臟腑、經絡之氣阻滯不暢。可因飲食邪氣或七情鬱結而致;亦可因體弱氣虛不運而引起。隨所滯之臟腑經絡而出現不同症狀。氣滯於脾則胃納減少,脹滿疼痛,氣滯於肝則肝氣橫逆,脅痛易怒,氣滯於肺則肺氣不清,痰多喘咳。氣滯於經絡則該經所過之部位疼痛或運動障礙,或出現與該經有關之症狀。氣為血帥,氣滯過甚則可引起血瘀。

治則:行氣疏滯,宜用:香蘇散加減,木香調氣飲加減、烏藥散加減

氣陷

氣陷證是指氣虛無力升舉而反致下陷的證候,常由氣虛證進一步發展而來,或者勞動用力過猛,過久損傷某一髒氣所致。主要臨床表現:氣虛證加上下陷證。即頭暈眼花,少氣倦怠,久洩久痢,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久瀉久痢,腹部有墜脹感,或便意頻頻,或脫肛,子宮脫垂,腎、胃下垂,伴見頭暈目眩,少氣懶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弱。

治則: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氣虛、氣滯、氣陷、氣逆,這4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氣逆

氣機升降出入反常,應降不降,氣機上逆,或橫逆的病理變化。導致氣逆的原因,可有外邪侵襲,痰飲瘀血內停,寒熱刺激,情志過激等。氣逆不降,病涉多髒,有虛實之別。氣之升降從臟腑功能看,以肺胃肝功能影響明顯。

肺氣逆

肺氣既主宣發,又主肅降,而以宣肅下行為順。邪氣內擾,則肺氣不能宣發,或肺臟本虛,肅降無力,以致咳嗽、喘促、胸悶氣急。

治則:降氣疏壅,引火歸元,袪痰止咳

宜用:蘇子降氣湯加減

胃氣上逆

胃主受納腐熟,其氣以息息下行為順,以降為和。外邪犯胃,或飲食所傷,痰濁積滯,或為肝氣所犯,胃失和降而胃氣上逆;或胃的氣陰虧虛,胃氣虛則胃降無力,胃陰虛則胃失潤降,凡此者,可致胃氣上逆,以嘔吐、呃逆、噯氣、噁心、反胃、吐酸為常見症狀。

治則:降逆止呃,益氣清熱

宜用:橘皮竹茹湯

氣虛、氣滯、氣陷、氣逆,這4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肝氣逆

肝氣上逆或肝氣橫逆。肝主疏洩喜條達,若鬱怒傷肝,使肝氣升發太過,則肝氣逆而上衝,犯於清竅,則頭痛、眩暈、耳鳴、目赤,甚則昏厥不知人。

治則:疏肝理氣

宜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氣的四種病症我們今天就聊得這裡,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認清楚辯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