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

“新乡是豫北重要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融合发展,要从时间、空间、思维等三个方面充分考量,遵循经济客观发展规律,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独立性,注重发展战略创新成果的研发,以开创郑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这是2017年年底郑新融合发展研究院成立当天,郑州市有关部门领导的一席话,发人深省。他认为,郑新融合应该借鉴“一带一路”发展模式,融合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切忌融合僵硬化、形式化。政府等相关部门要突破战略突围,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官民心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郑新发展新动力。

关于郑新融合的话题,从上到下,一度曾是社会的热点。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

近些年来,讨论不断,如今,鼓点更加密集。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提升融合发展质效,6月8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新乡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郑新融合发展论坛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郑州新乡两市及部门相关负责人,就郑新融合发展的问题、对策及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郑新融合的路子怎么走?快来看一看最新情况。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1

想法很好,贵在落实

2017年9月,新乡市出台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基本思路。

如何做好发挥引领作用的“规划”?2017年11月27日,新乡市再次召开郑新融合工作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为制定规划拓宽思路,开发沿黄景观产业带成为讨论热点。

不到一年的时间,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鼓点”越来越急促。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2017年11月1日,总投资约6亿美元的新乡智慧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3亿元的中原国际生物检测技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平原智能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清华智能产业园项目一起落户郑新融合的“桥头堡”平原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平原示范区乃至全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同日,获嘉县人民政府与华夏幸福就获嘉县产业新城项目正式签约,新城总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计划持续引进1000余家企业落户,导入人口40万人,打造成为一座“科技创新、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产业新城,建设成为郑新产业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争做郑新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排头兵。

2017年12月27日上午,兰原高速封丘至原阳段、沿太行高速新乡段、国道107新乡境改建等3个项目正式启动。

2017年12月29日,郑新融合发展研究院应运成立。其宗旨就是聚焦郑新融合的重大现实需求,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研究、举办郑新融合发展论坛、编制郑新融合发展蓝皮书等方式,充分发挥资政建言和社会服务功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

2

郑新深度融合

今面临哪些困惑?

一直以来,郑新融合都绕不过这几个问题:小城市如何在融合中不被大城市“虹吸”?政府在融合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郑新融合的突破点在哪?

那么,随着融合进度的加快,这些问题如今能有什么新的答案?看看前面提到的论坛是怎么说的。

郑新同城化条件已成熟

可考虑地下穿黄隧道

曾经多次深入河南新乡等地调研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郑新立认为,目前,推进郑新同城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同城化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收到1+1>2的效果。 那么,郑新同城化应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他以“五大一体化”给出自己的答案——

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名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如汽车、机械制造、食品;

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扩大两城之间的交通能力。比如,可以考虑通过新建黄河大桥或地下穿黄隧道等方式,促进交通更加便利;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科研攻关一体化,加强两城科研能力的协调,实施联合攻关;

人才培养一体化,围绕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加强两城教育资源整合;

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两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带动乡村振兴。

开放、留人、增加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建设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地方需要做的就是系统集成,做好政策整合、部门联动、产业创新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正中认为,实现区域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要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制,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开放环境,把技术、人才、资本留下来,增加城市的竞争力。

建议省里可成立高规格

郑州大都市区领导协调机构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研究员向来敢说敢言,许多建议很有见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郑新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啃下哪些“硬骨头”?

王永苏认为,加快新乡与郑州之间交通网络的一体化、高速化;加快产业对接,实现错位发展;郑新开焦统筹协调,加快黄河生态带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王永苏建议,借鉴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建议省里成立高规格的郑州大都市区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协调郑汴焦新许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发展机制,区内各市建立相应的对接机构和机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大幅度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全省全国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向心集聚,使之成为中原崛起更加出彩的主要支撑和强力引领,形成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3

新乡:谋篇布局,交通先行

推动郑新融合发展,能为两地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动力,前景无限光明。

新乡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郑新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要素配置、体制机制、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精心谋篇布局,二是突出交通先行,三是强化产业协同,四是促进生态互补,从而使郑新融合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4

郑州:区域协调发展,势不可挡

郑新深度融合是区域协调发展大势,势不可挡,自然离不开郑州市的协同呼应。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峰在讲话中表示,加快郑新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大都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也必将造福两市人民。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峰表示,下一步,郑州市将与新乡市一道努力,在加强对接中不断拓展和丰富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内涵,加强规划对接,推动交通联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功能对接和资源共享,推进生态共建,尽快形成“1+1>2”的组合叠加效应,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

5

平原示范区建议:

借鉴济南跨河发展

纳入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再建黄河大桥直通示范区

“我们以‘依郑联新、错位发展、率先突破、区域隆起’的融合思路,积极融入省重大战略的示范区和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力争早日建成郑州大都市区新兴增长中心和中等城市。”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鹿建宇说。

郑新融合鼓点愈发急促!再提穿黄隧道/跨河发展/河南自贸区拓展区

鹿建宇还谈了三点期待,一是建议郑州市借鉴济南市做法,跨河发展,形成两岸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态势;二是将平原示范区纳入河南自贸区拓展区,为郑新融合发展打开对外开放的广阔通道;三是期待郑新黄河大桥早日实现对所有客车免费通行,在郑新黄河大桥和花园口黄河大桥之间修建一座连接示范区与郑州东区的黄河大桥,使示范区至郑东新区车程缩减至十分钟以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