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端午将至,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少不了它特有的风俗与食品。

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涂雄黄...

但从现在的科学角度讲,这些风俗是否真的安全可行?

端午到,尊重风俗欢乐过节很好,但要记住,这些伤孩子的事,千万不要做!

1/

孩子可以吃粽子,但要很注意!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很多人觉得“不吃粽子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所以,秉承着重在参与的精神,让家里的小宝宝也一起食用粽子。

粽子虽然外形可爱,看起来也非常“绿色食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三高食品。

尤其小朋友食用,更是要注意!

粽子对孩子的“杀伤力”,不可小觑。

  • 2015年端午节前后,厦门1岁男宝,由于家长看管疏忽,吃了桌上放的粽子,黏黏的米粒卡在喉咙里导致窒息,送到医院里为时已晚!
  • 2016年6月。江西一2岁女宝,吃了家长给的粽子,被馅儿里的蜜枣核卡住,送到医院最终抢救无效,窒息身亡。

又是一年端午节,关于孩子吃粽子这件事,还是要给妈妈们提个醒。

1、糯米太黏,小心吃!

市面上大部分粽子使用糯米制作,糯米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通过蒸煮之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这就是糯米吃起来黏软的原因。

并且制作粽子的糯米,会先用清水侵泡一段时间。

侵泡过后的糯米充分吸收水分,将细胞壁胀破,蒸煮之后会释放更多的粘性物质,口感更黏软。

所以,相比普通的糯米饭,粽子的黏性会更大。

儿童咀嚼、吞咽能力弱,食道较小,食用粽子时没有充分的嚼碎就吞下,黏黏的糯米不会自动下滑而堵住食道,发生窒息的风险极大。

北方喜欢食用甜粽,小朋友吃得比较急的时候,容易忽略枣核将其一起吞下,容易划伤食道或发生窒息。

tips:

1. 食用粽子时,家长先确认里面有无枣核、骨头等硬物,并将其挑出;

2. 将粽子分成小块让孩子食用;

2、高糖、多油、难消化,孩子要少吃!

粽子虽然是米制食品,但加上五花肉、咸蛋黄、蜜枣、红绿豆等馅料之后,其实已经变成

高糖、高油、高盐并且缺乏膳食纤维的食物。

并且糯米所含的支链淀粉,也会使人的胃更难消化它。

这样的食物,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好处,多食还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泻等问题,所以并不建议孩子食用。

一定要吃的话,记住控制孩子的食用量,尽量少吃、慢食。

3、这些孩子不要吃!

  • 1岁以下宝宝:粽子的糯米、油分、糖分对1岁宝宝的肠胃都是极大的负担;
  • 胃肠疾病&消化能力弱的孩子;
  • 患糖尿病的孩子;

2/

雄黄,请远离孩子!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古时有端午喝雄黄酒祛百病的说法,现在很多地方也还留存着端午喝雄黄酒,给孩子涂抹雄黄的风俗。

但要注意,雄黄又名鸡冠石,主要成分为硫化砷,而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所以雄黄其实是存在一定毒性的,并且有一定的腐蚀性。

也是因为其毒性,所以具有一定杀虫、驱虫的功效。

极少量的服用,对人体肝脏都会造成伤害。

将雄黄直接涂抹在孩子皮肤上,孩子娇嫩的皮肤可能被灼伤,一不小心还可能误食而中毒。

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雄黄酒就更不要给孩子喝了!

酒,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

并且,雄黄内服,需要严格的控制剂量,遵古法泡制并且由正规厂家生产的雄黄酒才能饮用。

所以,端午节,雄黄这种不能百分百确定安全的东西,还是离孩子远点吧!

3/

端午,带娃出行要注意!

端午到,这些「伤娃」的事,你还一直在干?

划龙舟、逛庙会,节日外出总是人山人海,家长们一定注意这几点:

1、带着孩子,离水边远点

每年端午节,总是能看到“xxx观看龙舟比赛落水”的新闻。

孩子没有自救能力,水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危险。

并且在人多嘈杂的环境,推推撞撞在所难免,远离危险源才最重要。

2、人贩子一定要小心

节日里带娃出门时,拥挤的人流总是人贩子最好的隐蔽,眨眼的一瞬间,孩子就可能被人贩子抱走。

在人多拥挤的环境里,一定尽量抱或牵着孩子。

3、远离人群,防止踩踏

儿童身高不足,人群拥挤时容易被忽视后撞倒或踩伤。

最好远离人群拥挤的场所!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