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得壹元宝

昙花一现的得壹元宝

昙花一现的得壹元宝

得壹元宝是唐天宝年间铸造,制作工整,钱径约3.5厘米,重12.5克左右。《新唐书·食货志四》记载:“史思明据东都 ,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补遗记载:“后唐同光三年洛京积善坊得古文钱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史不载何代铸此钱。近见朝士王仪家有钱氏《钱谱》云:‘ 史思明再陷洛阳,铸得一钱,贼党以谓得一非佳号,乃改顺天。’盖史思明所铸钱也。”

唐天宝年间,虽为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但唐王朝已经走下坡路了。唐玄宗开元后期,因为安定繁荣的日子久了,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开始纵情享乐,沉溺于美色酒肴之中,“缓歌慢舞凝丝竹”,“仙乐风飘处处闻”,置朝政要务于不顾,国家大事交由纨绔无懒的宰相杨国忠处理。在专横独断,排斥异己,贪污受贿的奸相统治下,国势迅速变坏,政治、经济逐渐走向衰败。朝廷奸人谋害忠良,地方豪强势力割据。而此时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碌山及部将史思明,便假借诛奸相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的战火很快烧到洛阳和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以千秋悲剧马嵬坡为代价,换来南下四川的结局。虽然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配合下,已经即位的太子李亨,即唐肃宗调集各路人马反击叛军,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但安碌山部将史思明仍在反叛中。

乾元三年(公元760年)闰四月十九日,大赦天下,改元上元。史思明攻占洛阳后,以此为“大燕”政权大本营,他自封为“大燕皇帝”。为筹措军费,于上元元年六月,便下令熔佛像铜器铸造铜钱,效仿“乾元重宝”重轮钱,铸行了一种军用货币,得壹元宝就是在这动荡的时期产生的。

得壹元宝的铸造期只有数月,依据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上元元年六月,“……是时,史思明亦铸顺天、得壹钱,一当开元钱百。贼中物价尤贵”。可以认为,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始铸时间应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月。这说明,得壹元宝的铸行、流通,只是昙花一现。

有趣的是,据《钱录》说:“贼平之后,无所用焉。刀兵之家,还将铸佛。”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毁佛所铸的得壹元宝,又被“还将铸佛”,真是耐人寻味。

“得壹元宝”其背面一般都有月纹。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铸有月纹之币,尤为鲜见。据说,星月纹寓意“进步”和“成功”。史思明想讨吉利,在钱币上铸月纹,但封建割据不是历史的进步,更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其最终的失败下场,倒又为这枚古钱增添了一点历史讽刺的色彩。

得壹元宝传世不多,早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因而得壹元宝素为泉界珍视。清代一本叫《古泉丛话》的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典当者将一枚得壹元宝典当给一个山西人,山西人爱不释手,给典当者“钱三万”。山西人说,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价,给了三万,这样典当者就别想再来赎回它;典当者却说,自己是故意贬低它的价值,只当了三万,正是为了以后能赎回它。可见此钱的稀罕程度。

因为铸造此钱而毁了大量铜佛,清时曾有一本《古泉杂咏》的书,作者在该书中写道:“得一(壹)谁知谶未真,顺天新铸有重轮,洛阳古寺铜销尽,都是如来劫后身。”的诗句。

一般的钱币不是皇帝的年号,就是他的国号,而得壹元宝却是史思明深思熟虑,别出心裁想出来的,既与年号也与国号无关。壹即“一”,得壹,就是普天下第一人的意思,也就是说胜过唐朝皇帝。《老子·第三十九章》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候得一以为天下正”。这个“一”是什么?就是“道”的一个基本单元,是“道”的一个完整的DNA片段,它所具有的遗传基因足够可以复制出一个个“道”的个体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人们寤寐以求的宇宙大规律,就是佛家所讲求的“法”,能够举一反三,就算得道,认识法相非法,可以成佛。由此可看出“得壹”的深远意义,及史思明的狼子野心,也说明史思明以“得壹”作钱文决非草率行事。是想以“得壹”投石问路,鼓舞自己,妄想当个改朝换代的封建君主。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因军事上不顺利,到处被唐军围追堵截,史思明醒悟到“得壹”两字存在严重缺陷,是不祥之兆。于是,很毅然的将“得壹元宝”收回销毁,改铸适合称帝的“顺天通宝”。致使“得壹元宝”存世量很少,形成了“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局面。新铸“顺天元宝”钱,形制、比值、色泽均同得壹元宝。至于得壹元宝、顺天元宝的废止时间,前者在史书中有所涉及:“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既而恶‘得一’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由此推断得壹元宝铸行、废止时间应在上元元年夏季。顺天元宝的废止时间文献不详,但根据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史朝义在横水惨败逃出洛阳,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自杀的记载来看,顺天元宝的废止年代应不超过宝应二年,其通行时间应为唐上元元年六月以后不久至宝应元年。

得壹、顺天钱,因铸量少,流通时间短,又是战乱的产物,便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而“还将铸佛”或湮没地下了,虽然存量很少,尤如昙花一现,但得壹、顺天钱在钱币史研究中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也倍受泉币爱好者的青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