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是抗日戰爭時期消滅日本人最多的將領嗎?

薛嶽是抗戰期間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中國將領。既然是中國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那麼薛嶽到底殲滅了多少萬日軍呢?這個數字很難統計,目前主流抗戰史承認的是十幾萬日軍,而也有人認為是三十多萬。數據出入較大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第一,日軍方面公佈的陣亡數字,和實際陣亡數字嚴重不符,日軍公佈的陣亡數字,僅為實際陣亡數的五分之一,四次長沙會戰,日軍僅陣亡三萬餘人,日本嚴重隱瞞陣亡人數。日本公佈的二戰陣亡軍人數,僅為百餘萬,而實際日軍陣亡310多萬。

中國戰場殲滅日軍233萬人(含滇緬戰場18萬),另128萬三千人繳械投降;美英軍太平洋戰場殲滅日軍69萬人(含緬甸戰場),另日本本土繳械投降為海陸空三軍80萬;蘇聯紅軍殲滅日軍約10萬人(含諾門坎戰役約3萬),日本關東軍繳械投降60多萬。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戰死日軍230萬(又說250萬),日本戰歿者紀年館供奉沒有骨灰或沒有名姓者47萬人。韓國加入日軍戰死者22.8萬,臺灣加入日軍戰死者約5萬人。

第二,中國方面公佈的數字也是嚴重縮水的。由於政治的原因,目前在中國中學教科書裡,中國軍民殲滅日軍為133萬。這個數字被抗戰史研究者們,硬性砍去100萬,目的是打壓國民黨軍隊的戰績,而突出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共產黨軍隊殲滅日軍58萬。

目前主流抗戰史研究者公佈的,薛嶽軍隊殲滅日軍的總數是十幾萬,目的很明確不能過多的宣傳國民黨軍的戰績。而薛嶽四次長沙保衛戰,殲滅日軍的數量就接近了二十萬。

四次長沙保衛戰的對手是日本第十一軍,下轄5個師團又兩個旅團,還有部分海軍陸戰隊,以及空軍數萬人。第一次長沙戰,殲滅日軍接近4萬;第二次長沙戰殲滅日軍5.8萬;第三次長沙戰殲滅日軍超過5萬人;第四次長沙戰殲滅日軍4萬以上。

那麼有人要問了,日本武漢駐屯軍總數不足三十萬,薛嶽殲滅20萬日軍,日本武漢駐屯軍,豈不是滅亡了嗎?冷清回答道,四次長沙會戰,對中日雙方來說,都是消耗戰不是殲滅戰,每次戰役雙方傷亡都很大,打完之後雙方補充休整兵力,第二年再戰。所以,日本武漢駐屯軍的數量,一直保持在30萬左右,而薛嶽指揮的國軍數量,也一直保持在50多萬。

第三,常德會戰殲滅日軍4.8萬,是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共同打的,被殲滅的4.8萬日軍,是不是應該有兩三萬人,算到薛嶽將軍的名下呀。第四次長沙保衛戰,第九戰區在消耗幾萬日軍後,主動放棄長沙,長沙失守後,第九戰區退守湘西。

1945年4月,日本發動湘西會戰,湘西會戰分兩個戰役,前期是雪峰山戰役,後期是芷江戰役。薛嶽指揮第九戰區,和日軍進行雪峰山戰役,歷時兩個多月,將二十萬日軍包圍在雪峰山地區,殲七八萬人後,由於國民黨要召開六大要在重慶召開,何應欽命薛嶽顧祝同,提前結束戰役,放跑了12萬日軍突圍。

而湘西會戰,日本崗村寧次,集合了日軍40多萬,試圖從湘西突破國軍防線,然後兩路合擊重慶,從而打垮國民政府,扭轉中國戰場的敗局。但是岡村寧次失敗了,湘西會戰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湘西戰役,標誌著中國戰場進入大反攻階段,從此中國軍民在各個戰場上,對日軍展開全面反攻,以芷江戰役的勝利而告終。1945年8月21日,日本在中國戰場投降儀式在芷江機場舉行。日方代表:日本中國駐屯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在投降協議上簽字。

中方代表:總參謀長肖毅肅,副總參謀長冷欣簽字。

美軍代表:中國戰場美軍司令部參謀長博德諾簽字。

抗日戰爭,中國軍民共殲滅日軍233萬人,僅薛嶽第九戰區,殲滅日軍三十萬以上,日軍戰死的最高將領冢田攻大將,他的座機也是長沙守軍擊落的。另外,1945年8月21日後,在中國戰場有128萬三千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中國軍隊,一共犧牲550萬人,中國人共損失3500萬人。

尊重歷史,還原抗日戰爭的本來面目,不管是共產黨殲滅的日軍,還是國民黨殲滅的日軍,或者是老百姓殲滅的日軍,都是中國軍民殲滅的日軍,必須要實事求是的報道,這樣才能弘揚中國是打敗日本的主要戰場,以及中國戰場的重大作用。

否則,讓日本人偷笑,讓美國人、蘇聯人, 搶走打敗日本的功勞,就是對不起為抗日犧牲的550萬將士,對不起死亡的3500萬中國軍民。撇開黨派之爭,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正確書寫抗日曆史,是歷史學家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