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抗日戰爭,《泰晤士報》為何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只是名義上的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頻繁作戰,令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實際上成為日軍同樣需要作戰乃至大規模作戰的另一條前線。

抗日戰爭,《泰晤士報》為何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只是名義上的

這一前線上雖然沒有大兵團的運動戰和陣地戰,但無處不是令日軍機械化部隊毫無用處的游擊戰、襲擊戰、伏擊戰或破襲戰。

抗日戰爭,《泰晤士報》為何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只是名義上的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一日《文匯報》載:

日軍侵華,耗資鉅萬,歷時三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始攻下上海,繼而佔領京滬、滬杭各地。然其兵力所及者,僅幾條鐵路線和幾座城廂而已,泰半豐沃的土地仍操於游擊隊手中。京滬各地郊外,游擊隊網密佈四周,十分聯絡,勢力浩大,到處放有步哨。除身穿灰布制服,雄赳赳氣昂昂,手握來復槍或盒子炮的游擊隊之外,甚至在田疇中割稻的農夫,小河中打槳劃舟的鄉下土老,實際上便是正式游擊隊的化身,若輩一有消息,馬上通風報信,於頃刻間即能全部皆知,遂預先從容加以嚴密防範。故而日軍之於游擊隊,休想有得逞的機會,反而時時誠惶誠恐。如欲經過游擊區域,非大隊人馬絕不敢冒險通行。入夜往往槍聲不絕,城內日軍聞而喪膽,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上,日軍兵力有限,僅能依仗優良之武器死守城廂,倘思大舉出擊或殲滅中國軍隊,不啻自陷絕境,反被各路游擊隊群起包圍,一鼓而殲之。

抗日戰爭,《泰晤士報》為何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只是名義上的

蘇聯《莫斯科新聞》刊文稱:“日本在後方和前方,都有很大的困難。去年秋天,《泰晤士報》曾明顯地稱日本的佔領是‘名義上’的。到現在,這種事實,自認更真確了。就是那個時候,日本的‘佔領’也只限於主要鐵路線兩旁的窄狹地帶。接近鐵路線的廣大的領土,完全在游擊隊的手中。他們日益加多並且更有效力地襲擊日本的交通線、軍事運輸、軍隊的分隊和當地的駐軍。在目前尤其是如此……第八路軍和新四軍領導的游擊隊,已經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之所以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是“名義上”的,指的是侵華日軍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後方。

抗日戰爭,《泰晤士報》為何說日軍對中國的佔領只是名義上的

沒有後方的軍隊是悲慘的。

沒有後方的戰爭註定失敗。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