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区:打造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时22分钟,李先生成功获救。让他和家属心有余悸的是,如果再晚一会儿,他的生命将定格在鸡年的尾巴上!

独特的柔性人才引进

从入职开始算起,在肖俊会和蒋守涛等人的努力下,花都区的两个胸痛中心成功挽救了近700个急性心梗患者,部分病症的介入手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原先需要转送到广州市救治的急性心梗病人,在花都区就可以实现最快速救治。

大病不出区:打造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作为全国医疗高地之一,广州同样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尴尬。为此,广州市提出在花都等外围城区选择建设片区医疗中心,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外围城区等转移。花都区正试图抓住这一机遇,构建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为此花都区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人才引进。

2015年印发《花都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的实施办法》。花都区卫生计生局将高层次人才分为五个类别,对引进的人才从20万到100万按级别给予补贴,同时还按照每月2500元的标准给予3年的租房周转金补助。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引进8名高层次卫生人才,肖俊会和蒋守涛都在其列。

事实证明,一批人才是可以迅速提升一个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的。“三名工程”对深圳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柔性人才引进对花都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样已经初见成效,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逐年提高。

“除了外引,我们也在加强内培,努力培养本土化的优秀医疗团队,为提高花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造血。”曹扬说。

名医评选是内培的主要路径之一,这项2016年启动的工作已经选出区内名医16名、学科带头人28名、后备卫生人才22名。

这些内培人才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3年评选一次,其中名医连续被选中将成为“终身名医”。

花都区给予名医每年10万元补贴,学科带头人每年5万元,后备人才1次性1万元。目前区政府在该项目已经投入622万元。

“名医评选不设名额限制,也没有中西医区别,但是每年都设有非常严格的年度考核。”陈波说。去年区卫生计生局组织年度考评,结果显示66个人有64人优秀,考评结果已经在区卫生计生局官网公示。如果考核不合格相当于一次黄牌警告,将影响到下一次名医评选。

大病不出区:打造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2016年8月22日,花都区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义诊医疗服务队送医送药下乡

花都医改开花结果

“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之一,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花都区区委书记黄伟林强调,花都区将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医疗资源的配置成为重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卫生计生局,其他相关部门的付出不容忽视。区人社局医保办主任任斯强就曾掷地有声:“我们医保办是花都区医疗卫生改革的组成部分,从职能上我们全力支持花都区的各项医疗卫生改革。”

随着花都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花都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39%,“这充分表明了全区上下各条战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说明花都区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百姓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花都区财政局总经济师王健文说。

大病不出区:打造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花都区基层医改为健康广东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段宇飞说。他高度肯定花都区的探索,特别强调一元钱看病模式的10年坚守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体现了花都区历届党委政府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每一位卫生健康从业者都有这样的情怀与担当,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下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广东卫生健康事业必定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必须要对标最先、最优、最好。”广东省副省长余艳红强调。目前广东省的医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工作者不能只喊口号,而是要把问题摸清,以问题为导向建全体制机制,通过把广东省强基层工作打造成国家样板工程等,改变广东省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着力打造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顶天立地广东省医疗卫生大格局。”余艳红说。强基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卫生强省的重点工作,我们期待花都区以及其他县区成为国家样板的那一天。

采写|宋炳军 李楠楠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让更多人了解花都基层医改经验

大病不出区:打造广州北部医疗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