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

常常看到很多韓信粉在各個社區網站上發言,他們的核心觀點是,韓信用兵如神,韓信從來沒有想要造反,否則,在他坐擁齊地七十餘城手握三十萬齊兵的時候,他大手一揮,分分鐘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之後,憑藉韓信神乎其技的用兵之策,很快就能一統天下。

但實際上,這些韓信粉不過是在痴人說夢罷了。

韓信入主齊地的時候,不是沒有人勸過他造劉邦的反,不是沒有人勸過他自立,他自己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以齊地為根據地自立門戶,但韓信思來想去,還是認為時機不成熟,勝算太小,所以他只敢跟劉邦討價還價,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而不敢造劉邦的反。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為什麼我說韓信不敢造反?

其實理由很簡單,韓信是常勝將軍,韓信從不打沒把握的仗,自立門戶這事,韓信一旦做了,便幾乎沒有贏面——因為韓信身邊全是雷。

雖然韓信、彭越、英布三人常被後人放在一起討論,但其實韓信和彭越、英布區別很大,彭越和英布投靠劉邦時,都是真正的一方諸侯,手下有兵有將,甚至還有封地和百姓,說得再直白點,彭越和英布都可以看成是領導班子完善的小國家,而韓信投漢時是光桿司令。對於小國家來說,劉邦最多是給他摻沙子,但沙子卻很難打入小國家的核心決策層,最多是在外圍找補,所以最終,劉邦對小國家的控制力度,也是比較弱的。

對於光桿司令來說,事情就好辦多了,劉邦可以在他周圍佈滿自己的心腹,他的一舉一動無異於全暴露在劉邦的眼皮子底下,只要劉邦想動韓信,隨時都可以動韓信——這樣的事,曾在韓信身上上演過兩次,第一次是韓信在趙地時,劉邦奪了本應屬於韓信統領的軍隊,第二次是在定陶時,劉邦再次奪去本應由韓信統領的軍隊。

為啥劉邦能如此輕易地奪去韓信的軍隊,但卻沒辦法奪去彭越和英布的軍隊?關鍵點不還是因為韓信身邊幾乎都是劉邦的心腹嗎?

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當韓信替張耳討要趙王的時候,劉邦應當已經對韓信警覺了——韓信的所作所為,超出了一個將軍應有的範疇,他替張耳討要趙王,是在向張耳賣好,劉邦自然要有所防備了。

原本,劉邦就在韓信身邊放了一些雷,張耳就是其中的一個雷。

派張耳和韓信一同平定趙地,一方面是因為張耳本是趙相和常山王,在趙地有根基,利於漢軍平定趙地,另一方面,張耳是劉邦的老相識,也幫劉邦監視“國士無雙”的韓信。除了張耳,還有曹參,自打韓信被派出去開闢第二戰場,曹參就一直跟在韓信身邊。曹參是什麼人呢?在劉邦舉起紅旗前,曹參就是劉邦的同僚,是老鄉,是沛縣的獄椽,而後跟劉邦一路西進,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對劉邦更是忠心耿耿。

在韓信離開趙地奔赴齊地的時候,雖然張耳沒有繼續跟著,但劉邦又派來了傅寬和灌嬰,這可要了韓信的命了,擺明了就是要用親信圍住韓信,讓韓信不敢有任何的異動,而韓信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兵、將都是劉邦給的,旗號也是劉邦的,所以劉邦把能力強的親信安排在韓信身邊,一點問題都沒有!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

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

試想一下,韓信怎麼反,才能成功?

除非韓信能把劉邦的親信都策反或一網打盡。策反是不可能的,既然是劉邦的親信,只要劉邦不死,就不可能成為韓信的親信。一網打盡也難比登天,既然就是過來監視你韓信的,怎麼可能同時涉險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韓信技高一籌,成功地搞掉了劉邦安插在自己身邊的全部有能力的親信,但韓信上哪去找能夠接替劉邦親信的大將呢?一隻三十萬人的軍隊,如果沒了大將,還怎麼打仗,怎麼打勝仗?退一萬步說,就算韓信技高一籌,成功地搞掉了劉邦安插在自己身邊的全部有能力的親信,但韓信上哪去找能夠接替劉邦親信的大將呢?一隻三十萬人的軍隊,如果沒了大將,還怎麼打仗,怎麼打勝仗?所以說,韓信在齊地時,根本就沒能力反,也就根本不敢反。

韓信手握70餘城,擁兵30多萬,為何他不造反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