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说实在话,本来没想看《后来的我们》,因为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一部不太“现实”的作品。刘若英自己的成名曲《后来》里早就唱得很清楚了:“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现实中一般遇不到前任,就算遇到了也就是寒暄两句匆匆离开吧,哪会有这样的藕断丝连?想来是我们的奶茶刘若英人老珠黄,开始回想人生,所以弄出了部小说《回家,过年》,再弄出了这部电影《后来的我们》,真正应了那个词叫

“晚节不保”。(好像她也没什么早节,毕竟曾经也是……)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我这人说电影,一般会先说优点。

讲真,《后来的我们》不算太难看,但是也不好看。不难看的原因,估计还是演员没有太掉线,尤其是田壮壮老师,演得相当成熟,延续了之前《相爱相亲》的特点。井柏然也演得还不错,让我对他的固有观念有所改观。也正因为这些演员们的努力,让本来就松散到无语,无聊到无味的剧情有了那么一点味道。但是,仅此而已。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我看得电影介绍里说,《后来的我们》是一部爱情电影,那我就想问一下导演和编剧,以及所有说它好的观众们,告诉我一下,爱在哪里?我看了一整部电影,没有看到男女主角的爱情到底在什么地方?所有的男女主角的生活画面,都流于表面,我看不到男女主角的任何深层次的爱情表现以及情感交流,爱情终究还是需要精神上的互相认知与包容吧,还是说现在的爱情已经狗屎得不需要情感的共鸣了?不知道是导演还是编剧竟然喜欢一些“屎尿屁”的边角料。我就不明白了,在出租屋中关于“苍老师”的台词,以及隔壁“叫床”的情节,以及回家吃年夜饭的“避孕”问题,到底对剧情有什么正面的展现?还是说对刻画人物有什么正面意义?一点都没有吧。

所以,这是一部完全看不到真正爱情的“爱情片”。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除了打前任爱情牌,《后来的我们》还大打情怀牌。最大的情怀就是北漂生活。本来这也是不错的落脚点,但是好牌也被我们的刘若英导演打得稀烂。除了对北漂的生活环境细节表现得还算到位以外,我依然没看到刘若英导演在那里表现出对北漂生活的深刻理解了?是对“家”的渴望,还是对城市的归属感,亦或者是对未来的明确期待和信念?我看到最多的大概就是男女主角在大喊什么“我们马上就有钱了”这样的傻逼宣泄。要不是田壮壮老师定海神针般的撑起了父亲这个角色,将家的意象具化,这个“北漂”情怀恐怕彻底要完。真是文又不行,武又不行,你不当山贼,难道想当状元?刘若英导演您还是继续歌手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爱情不像爱情,北漂没有北漂就算了。好好讲故事就行啊。可惜故事也没有讲好。整部电影的剧情结构松散得让人提不起精神,简直是让人看得“肝肠寸断”啊!这么冗长的电影时间(2个小时),却没有一个故事是能够讲得清楚的,虽然是新人导演,也还是不及格。故事不好就算了,竟然还矫情?男女主角的主角光环实在太严重了吧?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男主为什么会爱上女主的,难道只因为她会喝酒,会打牌,会说脏话?女主在男主之前,剧情表现出还有两个前男友,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觉得女主其实就是把男主当备胎呢?看来男女主角互相把对方当傻逼呢。反正从相识、相恋、分手、重逢,怎么样都是按剧情来走,情不知所起,也不知所终。还加入了一大堆煽情的配乐以及和情节关系不大的台词,矫情得一塌糊涂啊。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最后,我就不说这部电影的三观问题了,反正从《前任3》起,目前中国社会的恋爱三观就没有正过。田壮壮老师在电影最后的那封信中,有一句话说:“缘分这东西,不负彼此就好,不负此生太难。”咋听上去,还有一点意思,但是仔细想想又有点不对。我觉得吧,此生的缘分是由一段一段的彼此构成的,所以若你真都能不负彼此,那么也就不负此生了。就好像男主一样,你若不负女主,就一定要负现在的老婆孩子,所以到头来就是此生已负,女主已负,又有什么意思呢?每一段感情 ,都是一个出口,归根结底是要人成长。为什么就不能相逢相拥时好好珍惜对方,在感情中成长,即使要分别,也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呢?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不负彼此吧?

《后来的我们》:只见矫情不见爱,又卖情怀又卖傻

如果想看此类电影的话,推荐你们看《One day》,如果不喜欢外国片,推荐你们看看《志明与春娇》,相信可能会更有益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把自己代入这样一部矫揉造作的电影中去,逼自己掉下些虚伪的眼泪,还怀念自己作死的过去时光,真没什么意思啊……

就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