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零存整取”两三事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是票据行业却是较早一批进入金融市场的子行业。1995年《票据法》出台,随后票交所上线,我国金融市场票据子市场正式从企业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拓展到了银行调剂贷款规模以及银行间融资领域。而银行的票据盈利模式也从最开始的赚取中间业务收入转向了赚取交易差价转变。

票据市场“零存整取”两三事

随着票据行业盈利模式的改变,一些为适应票据市场发展而创新的操作方式应运而生,存零化整悄然在市场间流行开来。

存零化整好理解,但是票据市场的存零化整可就不简单了!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当先的电子票据业务已经允许券商、险资以及基金公司等主体参与。并且票据的种类扩增了票据质押、托管等业务。而将票据转化为市场标准化产品的通道也已经理清。这一系列的做法都在为银行的“票据池”业务做准备。进过数年的建设,票据市场终于迎来了等同于金融融资的票据融资业务。

票据市场“零存整取”两三事

但是银行在建立了票据池业务后,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办理电票“票据池”融资业务时,采取的是将零散小票质押,零存整取。

这类操作方式下:商业保理、基金公司等机构存在套取银行信用做法,而零存整取的票据挖法也是的转贴现价格不透明、投资过程复杂不穿透、以及托管其他系统性等操作风险点。而“票据质押+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的交易长线组合也使得监管难以穿透。

票据市场“零存整取”两三事

而银行一旦被身披商业保理、空壳贸易公司、互联网理财外衣的票据中介利用票据质押业务套取信用,自我增信风险就会升级为信用风险。

存零换整并非简单的金额累计,需要的流程及银行机构输出授信也是金融资源的一种。如何在票据行业合理、合法、合规的兑换票据应该在金融市场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才不至于造成新的信用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