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过短短三十年,怎么诞生了那么多大师?这个是有原因的

民国不过短短三十年,怎么诞生了那么多大师?这个是有原因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师不是民国1911年成立之日,忽地一下子钻出来的。仔细研究这份名单,人文大师居多,而自然科学方面的巨匠像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人也都受教于民国。

民国时代,童蒙时期往往要接受家塾里四书五经的教育。在这里,不仅教知识,还教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古人所谓的“养气”,养浩然之气。学童每天黎明即起,规规矩矩背书,写字。在民国建立之后,许多受过旧学教育的像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又步入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新知识;后来又纷纷去外国取经。如,鲁迅、郭沫若去日本。胡适去美国、徐志摩去英国,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国。等等。学贯中西,学成报国不是夸说的。

第一个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这是因为时代的需要,大争之势,诸国争霸,大家都在寻找道路,寻找结束战争,统一天下的方法,或者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这其中,就有以礼为核心的儒家,以法为核心的法家,还有讲究兼爱的墨家,以及无为而治的道家。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顶级大师,对今天仍然有深远影响,如,鲁迅、矛盾、老舍、沈从文等人对文学上的影响;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人对绘画上的影响;章太炎、梁启超、陈演恪、王国维、胡适等人对国学的影响;杨振宇、李政道、钱学森、竺可桢等人对科学的影响,等等。

民国不过短短三十年,怎么诞生了那么多大师?这个是有原因的


这种大师,是世人自主的选择。如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颉刚、胡适、傅斯年、钱穆等等,他们以作品留世,即便是当下,也没有人否认他们的大师地位。而当初与政治有很大牵扯的鲁迅,他的作品也令人佩服,大师地位固然有人指摘,却无法动摇。但一些攀附权势的所谓大师,则渐渐失去光环,譬如郭抹弱云云,终将被后人所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