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今年四月,摄影师彼得独自一人来到了蒙古国的库苏古尔省,用镜头记录下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查干诺尔村的图哈人,他也用一张张照片带着大家深入驯鹿牧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美丽与哀愁。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在查干诺尔村,驯鹿在帐篷外舔食主人大衣上的盐。对驯鹿牧民图哈人来说,驯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驯鹿牧民"当之无愧

谈到住在蒙古国北方的图哈人,就不得不提到他们放牧的驯鹿。其实,图哈人一直以来都被蒙古人称之为察坦人,而察坦的意思就是"驯鹿牧民"。图哈人靠着放牧驯鹿维生,驯鹿的鹿奶是他们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能适应崎岖地形的驯鹿帮助图哈人平安度过历史上的危机,躲过了成吉思汗到共产主义的侵略。

不准打猎 剥夺图哈人自我认同

现在,查干诺尔村大约有59户人家,280名图哈人,丘鲁是他们的一员,他谈到了图哈人自古以来谨守的驯鹿放牧生活。

丘鲁说:"我们想要像祖先一样保持驯鹿放牧传统。"丘鲁也想维持图哈人的打猎传统,然而,一纸禁令剥夺了图哈人用打猎来证明自己的机会。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2

图2:今年6岁的采采(Tsetse)是一名小小牧鹿人,她骑在一头小驯鹿上,让驯鹿从小就适应载人和货物的重量。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3

图3:放牧驯鹿的生活不容易,各家常常会聚在一起互相帮忙,像图中将近300只的驯鹿群,就是由四个家庭互相来看管。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4

图4:在图哈人的帐篷外,被选中成为图哈巫师的克孜勒(Kyzyl-ool)刚刚进行完宗教仪式,他说:"刚开始我常想为什么是我?我不喜欢执行这些宗教仪式,但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是被选中的人。"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5

图5:从空中往下看,可以看到丘鲁的帐篷还有驯鹿们,这种形式的帐篷中间由木头柱子支撑,再铺上帆布来遮风挡雨,就成了图哈人的临时居所。

在禁令下达前......

2012年,蒙古国政府把图哈人大部分的传统放牧地划为国家公园,借此保护几十年来被耗尽的自然资源。在禁令还没下达前,图哈人会大量猎杀森林里的驼鹿和红鹿运到中国市场卖,造成鹿群数量大减,也因此催生了打猎禁令。

"就好像失去了什么"

现在,蒙古国政府每个月会发放补助金给图哈人,借此补偿打猎禁令对他们的影响。然而对许多图哈人来说,打猎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身分认同的一部分。

今年26岁的图哈人拜亚(Naran-Erdene Bayar)说:"这就好像我们失去了什么东西,因为我们不能自由移动到我们想要的区域,这些区域是由我们的祖先交付给我们的。"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6

图6:身穿蓝色传统服饰的图哈奶奶冈宝士得(Jargal Gombosed)在帐篷里和女儿与孙女谈天。她说:"在我那年代,像白米和面粉等一切的东西都很稀有,但现在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买到所有东西、任何衣服,过去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年轻时我们没有所谓的电话,你只有到村中心时可以看到新闻,现在人们有电话也有电视了。"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7

图7:芒克巴特(Baigalmaa Munkhbat)在帐篷中帮一家人准备餐点。图哈人的饮食主要是肉类搭配由面粉做成的主食,有时吃起来像水饺或是义大利面。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8

图8:芒克巴特准备餐点的帐篷,就是一家人在放牧时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到空间不大,锅碗瓢盆放在附近。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9

图9:那亚马(Davaajav Nyamaa)医生骑着驯鹿到森林深处帮四处为家的图哈人看病,他从小和图哈人一起长大,虽然本身不​​是图哈人,但对图哈人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也会固定帮图哈人检查身体和看病。

不准打猎就是不准

在当地长大、对图哈人历史知之甚详的国家公园首席护林员贾尔(Tumursukh Jal)表示,当局说不能打猎就是不能,他说:"这跟是图哈人或是蒙古人无关,这和民众非法打猎有关。"

挥别帐篷和森林

无论如何,有的图哈人选择拿着补助金脱离游牧生活,搬到其他村落居住,不再和驯鹿待在帐篷和森林中,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待在房舍或教室里。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10

图10:挥别森林的图哈人会到靠近Dod Nuur湖的查干诺尔村居住,这座村庄是在苏联时期建成的,当时是建来支持集体渔业。过去不少图哈人被聘来捕鱼,一直到苏联在九零年代解体才停止。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11

图11:学生们一一离开位于查干诺尔村的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中。目前,最后一代会说图哈语的图哈人大约介于30-40岁,语言学家拉加格宁(Elisabetta Ragagnin)正和当地老师一起合作,撰写图哈语的文法和教科书,希望可以保留住正在消失的图哈语。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12

图12:来自图哈人家庭的采分(Otgonkhuu Tseveen)正在学校里和老师说话。采分说:"图哈语...我真的不懂...我的爸妈有时会说,因为他们年纪比较大,我听得懂几个词,但即使我听得懂一点点,我还是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来"、"我很后悔我不知道如何说母语。"

不能打猎如同失去自我,蒙古国驯鹿牧民的美丽与哀愁

图13

图13:每当夜晚来临时,丘鲁家的帐篷都会冒出袅袅炊烟,驯鹿则在帐篷外休息。丘鲁说:"我们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开始放牧驯鹿,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把它们赶回来。把它们绑好后,我就去砍些木头和做些家事,之后休息一下。晚一点我会再放牧驯鹿一次,到晚上七点或八点的时候把它们赶回来再拴好。等到那个时候,家里的女生差不多就把晚餐准备好了,这就是我们一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