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自2017年消薄工作开展以来,联城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区委区政府“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战略部署。截至2018年5月30日,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村均24.19万元;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均6.24万元,“消薄”任务圆满完成。


联城街道是如何实现全面“消薄”

在“消薄”的道路上又有哪些妙招呢?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任务艰巨

  2018年消薄任务艰巨,数据显示:联城街道辖行政村21个,2017年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的村仅9个,其中3个村是通过“国资公司”分红实现,还有3个村的经营性收入是不可持续的,相当于2018年要消除15个经济薄弱村。

  为此,联城街道办事处全力聚焦“消薄”工作,多次召开街道班子会、主任办公会、村级座谈会,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现状,与村干部共商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的良策,特别侧重增加本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因村制宜,将辖区内的21个村分为“四大类”,确保“消薄”工作精准落实。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一、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实行“土地+”模式

  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常宅、竹道、路湾、瑶畈、白前、敏河、金周、武村村通过发挥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释放了土地发展“红利”,唤醒农村的“沉睡”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村级经营性收入。比如,武村通过开发闲置的土地资源,兴建临时市场出租,投资64万元,建立武村临时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每年可收取租金17万元。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二、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实行“生态+”模式

  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底色,随着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村里的生命底色被擦亮,村里的“颜值”也越来越高。官桥、港口通过构建绿色创新发展体系,做好“生态+”文章,实现了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大跃进”。比如,官桥村拥有大量的溪边圩地,水草丰美,宣平溪绕着村庄而过,村边上有一座高耸的悬崖峭壁,从溪中引入的河水穿村流出,整个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既是“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又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村”。官桥村在引进工商资本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又将本村的1000多亩集体公益林承包给旅游公司发展观光业,可收取10万元/年的承包经营收入。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三、发挥村级闲置资金效益,实行“资本+”模式

  苏埠、花街、苏港、青岗、坑口、凤鸣的特点是村里集体资产资源相对较少,但是这些村的村级自有资金较为充裕。利用这些村的闲置资金抱团以“借款分红”的形式投资联城街道胜利电站,各村一次性投资20万元到联城街道胜利电站,用于胜利电站的渠道改造,联城电站每年返回村集体5万元的红利,从2018年开始,连续8年,每个村总计收益可达40万元,打造了联城集体经济薄弱村批量转化的新模式。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三、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实行“政策+”模式

  通过政府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如,张村街、莲景、林宅口3村在资金、资源、资产均低于联城其他村,通过政府“输血”可享受联享公司分红,年收入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一汪稳定的“源头活水”。

联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兴在路上

为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振兴之路漫漫兮,需上下而求索

下一步,联城街道办事处

将不断巩固“消薄”工作成果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蹄疾步稳的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来自:莲都生态精品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