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底层变成城市底层,农村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真的值吗?

又是一年高考后,这波喧嚣过后,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读大学真的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吗?

对于农村学子来说,和同村没读大学,仍旧守着一亩三分的同龄人相比,好大学毕业的农村孩子是要光鲜亮丽的多。

但是,如果办目光投向城市,和拥有大把资源和良好背景的城市人相比,农村学生仍旧是一无所有的城市底层。

从农村底层变成城市底层,农村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真的值吗?

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同样考上重点大学以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或许更好理解:

农村男a与城市男b在同一个公司,拿同样的工资3000。

城市男吃住在家,家里给买了“现代ix35”开着上班车,周末郊区自驾游。

农村男,房租水电宽带电话1000,吃的快餐每月1200。3000块在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后剩800。800块怎么如何养家?不幸生病怎么办?父母生病怎么办?

同样的工资,一个周末自驾游,一个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考上重点大学的农村孩子,他们就是从农村底层变成了城市底层啊!

从农村底层变成城市底层,农村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真的值吗?

“好好努力奋斗,实现阶级跨越,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是每个考上985、211的农村孩子的最美好的期盼。

但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是用微薄的薪水去对抗高昂的房价,他们病不敢生,聚餐不敢去,连吃一顿丰盛的晚餐都要背负心理负担。

多年后,他们涨薪了、升职了、买房了,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仍然要花费很多的钱才能让孩子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仍然要帮孩子交首付;而城市的土著们,貌似这些都不是问题。一个原生家庭提供给孩子的,除了经济上,资金上的支持外,还有选择的自由,思维方式从小耳濡目染浸透。农村孩子没有任何助力地去跟那些有家底有背景的人同台竞技。

从农村底层变成城市底层,农村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真的值吗?

这并不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论”。其他孩子可以“做直升机”,那是因为他们赢在了起跑线,农村孩子的没有爹拼,自己再不努力,还玩个啥呢?

看看马云、马化腾、刘强东这些人,都是从出身寒门到出人头地。像他们一样成功,的确很难。但是成功,对大多人来说是接力赛,而不是一场短跑。对于想出人头地的农村孩子来说,如果不是天赋异禀,那么竞争规则相对透明的高考,也许是通往成功最好的选择。

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