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濰坊作為地名,只有卻只有60年的歷史。

1948年初,濰縣解放前夕,中共中央華東局鑑於濰縣重要戰略位置,決定成立特別市,取濰縣、坊子首字命名為濰坊特別市。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4月29日,濰坊特別市政府奉省政府命令正式成立。從此,這座城市正式以“濰坊”為名納入國家版圖。

“濰坊”地名的歷史雖短,但追溯其由來,卻有很長的歷史淵源。

一、“濰坊”之“濰”的由來

“濰”字在漢語中只有兩種釋義。隋朝以前專指濰水(濰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釋“濰”曰:“水出琅邪箕屋山,東入海,徐州浸。夏書曰‘濰淄其道’。從水維聲。”隋朝以後“濰”字又增加了另一種釋義,即地名:濰州、濰縣、濰坊。

1.“濰坊”源於“濰縣”

濰坊的前身是濰縣。濰縣初設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以後幾經沿革變化,於1983年撤消。“濰縣”在歷史上存在了600多年的時間。

2.“濰縣”源於“濰州”、“濰水縣”

濰縣的前身是濰州。濰州的設立,最早在隋朝。公元581年,隋置北海郡。開皇十三年,北海郡分置濰州。

在隋設濰州前十年,還設立了濰水縣。《隋書?地理志》載:“開皇六年復,改為濰水。”

明洪武十年降濰州為濰縣。

3.“濰縣”、“濰州”、“濰水縣”均源於濰水

濰河,古稱濰水。是濰坊境內的第一大河。有關濰河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濰淄其道”。它只簡單記載了濰河和淄河兩條河的名字,發源和流經均沒有記載。隋代設立的濰水縣,是歷史上第一次將“濰水”的“濰”用於地名。因此,濰縣、濰州、濰水縣均以流經境內的濰河而名。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都的市,又名鳶都

4.濰水源於濰山

濰水的源頭是莒縣境內的濰山,濰水因濰山而名。《水經》雲:“水出琅琊箕縣(今莒縣)之濰山,故名濰水。”

《地理志》、《說文》皆謂“濰水出箕屋山”。而《淮南子》曰:“濰水出舟山”。又云:“曰濰山,曰箕屋山,曰覆舟山。蓋一山三名也”。《太平寰宇記》雲:“濰水源出(莒)縣東北濰山,去縣八十三里,東北流入諸城縣境”,沿襲了《水經》說。經考察,如今已無“濰山”這個山名了。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如今莒縣的屋山,有可能是古書所載的濰山。

二、“濰坊”之“坊”的由來

“濰坊”的“坊”源於坊子,“坊子”作為地名僅有100多年的時間。

據傳,故驛道一般自州縣向外十里為亭,二十里為堡,三十里為坊。

據《坊子區志》記載,唐代,在濰州南往安丘,諸城驛道三十里處,鑿井一眼,名曰“三十里井子”(此處距濰州正好三十里)。井旁築一方土堆,以示標誌(現土堆已平,水井保存至二十世紀80年代,現不復存在。經當地居民指認,其位置在行政街與恆安街交叉口南約30米處)。清末,前寧家溝劉起有父子在驛道邊、土堆旁開一客店,以土方堆取名“坊子店”。由於“坊子店”地處南北驛站間,過往客商絡繹不絕,多在此處歇腳食宿,又加劉氏買賣實在,因而生意興隆。由此“坊子店”名聲大揚。

1899年,德國人侵佔山東,1901年在“坊子店”東0.5公里開鑿第一眼煤井,因緊依“坊子店”而取名“坊子豎坑”。次年,膠濟鐵路由青島修達,建火車站時又定名“坊子火車站”。

隨著膠濟鐵路的全線通車,煤炭的大量開發,這裡設集市、擺貨攤、開商店,人口日增。火車前路逐漸形成了茂林街(一馬路),後發展到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並闢為小商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政府在此設立地方行政管理機構,始稱坊子鎮,俗稱坊子街。“坊子”由此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