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在動物界啊,決定個體壽命長短的首要因素是“投胎”成什麼物種,然後才是個體自身的修身養性或者幸運值

簡單說,對於哺乳類動物而言,體型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體型越小的動物壽命就越短。而人類在哺乳類動物中的壽命算得上是相當高的了,只要自己不作死。至於是運動還是靜止,是抽菸還是不抽菸,是喝酒還是不喝酒,沒法跨物種進行比較,一個抽菸喝酒的人,也比不抽菸不喝酒的蜜蜂活得久。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圖示,標紅的是哺乳類動物。

  • 最長壽的家鼠4歲
  • 最長壽的狗29歲
  • 最長壽的貓38歲
  • 最長壽的北極熊42歲
  • 最長壽的馬62歲
  • 最長壽的亞洲象86歲
  • 最長壽的人122歲(一位法國婦女)

動物身體越大壽命越長,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畢竟要長出那麼大的身體也是很消耗時間的事情,不是嗎?

而人類的壽命其實反倒是個怪異的現象,因為許多體型比人類大的動物,沒有人長壽。原因大概是人類有一個明顯的幼態持續現象,人類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成年,人類的青春期和其它動物相比開始得太晚,至於為人父母就更晚了。

當然,現代人生活的條件也遠遠超過野生動物,我們所享有的安全的環境和食物以及救治系統,都是保障我們長壽的基本條件。而野生動物可就沒有人類這麼好運了。

不過,在脊椎動物中格陵蘭鯊魚,是目前是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對28個標本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定,結果顯示其中最老的已經活了大約392±120年(最少272年,最長512年)。作者還進一步得出結論,該物種在約150歲時才能達到性成熟。這大概是在北極那麼冷的地方,還要長到那麼大,實在是太不容易了,生長和發育都被極大的減速了。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最後,如果想長壽,就吃八分飽吧,限制飲食攝入,對果蠅、老鼠、猴子延長壽命都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