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教老師和星媽角色互換後,孩子的變化讓媽媽和老師意外

眾所周知,自閉症是一種終生無法完全治癒的精神疾病,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康復訓練,才能提升各項生活自理能力,讓患兒迴歸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從而學著適應社會,融入集體。

當特教老師和星媽角色互換後,孩子的變化讓媽媽和老師意外

在常規的康復訓練中,絕大多數星兒都是由媽媽陪伴,因此媽媽扮演與定位的角色是一個陪伴者,只是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飲食出行,並不會過多,而且也沒有專業的能力去幹預孩子進行康復訓練。所以難免會出現一種無法避免的現象,即孩子在康復機構進行專業訓練後,各項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回家後卻進入隨意狀態,孩子不受約束的情況下,康復訓練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倒退。如果經過一個長假期之後,孩子的情況會更加糟糕。

當特教老師和星媽角色互換後,孩子的變化讓媽媽和老師意外

而對於特教老師來說,他們受過專業的訓練,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康復知識,能夠帶領孩子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從而幫扶孩子提升各項技能。但是,因為每天要面對形形色色不同病因的自閉症孩子,他們在訓練強度和耐心方面必然會面臨嚴峻考驗,強大的壓力和家長急切希望通過老師康復訓練讓孩子提升能力的心願,使他們很少能夠顧及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喜怒無常和生活起居飲食。

這必然就會形成一種專業化與生活化的斷層,或者說脫節。影響患兒持續性的、自然環境與康復機構相結合所產生的訓練效果。

當特教老師和星媽角色互換後,孩子的變化讓媽媽和老師意外

因此,對於患兒來說,星媽與老師的角色互換就成為一種創新。這種互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讓老師帶孩子起居飲食,讓星媽進行康復訓練,而是一種同理心的角色互換,即,讓星媽接受一定的康復訓練知識,能夠在家庭自然情境中進行生活化的訓練,這比機構的訓練方法還要高效有用;讓特教老師以媽媽的心態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和情緒變化,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老師只是個玩伴,要學會跟著孩子,而不是一定要“教”什麼。

當特教老師和星媽角色互換後,孩子的變化讓媽媽和老師意外

兩者角色的互換本質上是讓雙方能夠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星媽是老師,老師也能當星媽,他們共同扮演和模仿了玩伴的角色中所包含的“跟隨者、模仿者、同理者、引導者、示範者與同行者。”

這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無論訓練和生活的場地與場景如何變化,都能夠接受到“老師”和“星媽”的雙重角色的訓練+生活+愛心的氛圍薰陶與感同身受。機構有其優勢,但是家庭薰陶更重要。

當特教老師和星兒媽媽角色互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將發生。星媽與老師不妨來個“變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