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前瞻君 前瞻IPO(ID:qianzhanipo) 轉發註明出處

中國證監會官網6月11日凌晨披露了小米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招股申請書。簡單來看,

就是小米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拿出一部分,通過一系列的轉換,拿到境內A股來“上市”。

CDR(中國存託憑證),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託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

成立8年,小米終於要來A股了!

成立於2010年1月的小米終於要來A股了,將成為首家向證監會提交CDR申請的企業。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招股書披露,小米CDR擬上市地為上交所,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發行人律師為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發行人會計師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籌備中國境內發行CDR的同時,小米已於6月7日通過了在香港的上市聆訊,同步準備在中國香港上市。

媒體報道稱,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將在港上市時間推遲,先在上交所發行CDR,後在港交所IPO。這樣一來,小米便不必滿足“已經上市紅籌企業要求估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標準,而對應“未上市紅籌企業和境內創新企業上市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同時最近一年的營收不低於30億元”的CDR試點標準。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那麼,小米最新的招股書有何看點呢?

前瞻君帶您一起梳理!

01

對手機業務重大依賴的小米,為何自稱是互聯網公司?

雷軍一直強調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靠手機盈利,絕大部分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是這樣嗎?

招股書中表明小米集團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智能手機銷售收入佔總營收七成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來自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37.15億元、487.64億元、805.64億元和232.3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50%、71.33%、70.43%和67.80%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小米的營收主要來自四個部分,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

2017年來自智能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而雷軍最為重視的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還有待提高;其他營收為7.17億元,佔比0.63%。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2018年一季度,小米全球銷量同比增長87.8%。其中,中國市場同比增長41.8%,印度市場份額為30.3%,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進入前五位。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全球銷量總體下降2.9%,小米的市場佔有率為8.4%,僅次於三星、蘋果和華為。

手機賣的這麼好,為什麼雷軍卻要強調小米是互聯網公司?

只靠手機等硬件盈利是很容易被取代的,而互聯網公司則有更多可能。

小米不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基於硬件設計銷售的互聯網公司,這是雷軍對小米的定義。當手機的出貨量越多,意味著它的用戶也將越多,流量也便越多,雷軍的夢想絕對不是賣掉硬件來賺錢,而是基於硬件搭建屬於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流量池,進而在未來讓小米公司的流量多途徑變現。

02

2017營收1146億,虧損439億!!!

雷軍說小米手機幾乎不賺錢,真是這樣嗎?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5億元。營收和經營利潤每年都在上漲,16到17年收入漲幅67.54%,經營利潤漲幅222.72%。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2015-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小米淨利潤分別產生虧損76億、4.9億及439億和70億。

淨利潤與經營利潤差別如此之大是何原因?

按招股書來看,主要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所導致的

小米招股書財報顯示,2017年因回購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當期損益達540億元,2016年為25億元。小米營業收入2017年的虧損是由於港交所對於優先股權益的計算規則所致,並非實際虧損。而2018年1月1日至公司上市時點期間,公司估值整體上升將造成優先股公允價值大幅提高,從而導致當期將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淨利潤將仍可能大額為負,但由於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及股份支付費用均為公司實際經營無關的非現金支出,財務報表淨利潤大額為負並不反應公司實際經營業績。

小米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無法保證日後能賺取利潤。此外,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原因是業務、用戶群及分銷網絡持續擴張;持續投資技術基礎設施及網絡;持續擴大用戶群使得銷售及推廣開支增加;及推出其他新產品及服務可能產生前期成本,改變現有收入及成本結構,押後我們實現盈利的時間。如果小米不能維持或提高經營利潤率,日後可能持續虧損。

03

募集資金主要運用於研發和擴張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CDR募資主要用於研發核心自主產品擬投入資金佔比30%;擴大並加強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擬投入資金佔比30%;全球擴張擬投入資金佔比40%。而小米H股招股書顯示,公司募集資金的用途,包括了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從募集資金運用也可以看出小米這幾年的佈局,小米堅持互聯網戰略方向,走的路是基於互聯網硬件通路而來的生態體系,研發核心自主產品,擴大互聯網生態鏈,全球擴張,與阿里巴巴的電商生態體系建設類似。

04

雷軍掌握絕對控股權,晨興資本獲益大

雷軍作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其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他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實際控股股東。

第二大股東是晨興資本,持股比例13.33%,成功上市和CDR後可以預見獲益很大,第三大股東林斌,第四,第五大股東分別是DST和啟明創投。

年收入1146億,虧損439億,小米要來A股了!五大關鍵點你得了解

小米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就是說,管理層掌握的一部分股票的投票權遠大於普通股。簡單說,按港交所新政,雷軍可能擁有一批股票有超級投票權,相比普通股,“話事權”最少1股頂2股,最多1股頂10股。

截止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雷軍通過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和Smart Player Limited持有公司A類普通股股票及B類普通股股票享有的投票權佔公司全體股東享有投票權的55.7%。此外,其他股東和雷軍簽署有投票權委託協議,雷軍作為受託人可實際控制另外2.2%的投票權,總計控制發行人57.9%的投票權,完全可以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此次小米CDR發行中還涉及存託協議,小米正與存託人協商擬定。存託人可作為小米的登記股東,享受B類普通股東權利,存託憑證持有人通過存託人間接享有公司B類普通股東權益。B類普通股東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剩餘財產分配等權利。存託憑證持有人還將通過存託人形式基礎證券的相關股東權利,包括但不限於獲取現金分紅、股份分紅及其他財產分配,行使配股權,行使表決權。

05 小米金融未來將不再是小米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根據CDR文件,小米擬採用股權激勵方式,將小米金融作為獨立運營主體逐步剝離。目前小米集團的供應鏈融資、互聯網小額貸款、支付、理財產品分銷、互聯網保險等金融相關業務已重組至集團全資控股子公司小米金融

由於小米金融重組,截至本招股書說明書籤署日,小米集團向小米金融集團分別提供約8.3億美元及2.99億元的小米金融重組貸款。小米與小米金融簽署框架協議,未來3年,小米集團為小米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借款及其他信貸和擔保服務、及結算服務、承兌票據、委託信貸、信託服務、信用證、資產支持證券及融資、財務、融資諮詢等,但不包括小米集團就小米金融重組為其提供的一次性重組貸款)的最高金額上限分別為127億元、149.5億元、145.5億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小米金融的拆分邏輯可能是為未來獨立上市鋪路,這與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當初的拆分邏輯一樣。兩家公司均是產生於母公司的體系內,然而由於母公司股份複雜,加上有很多國外股東。但在國內申請一些金融業務牌照,一定需要內資身份,拆分顯然很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