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时,你会认真看它的营养标签吗?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经常会认真查看商品的营养标签,不过,可能你会有对这个营养标签持怀疑态度。

那么,商品上的营养标签是厂家真实检测的结果吗?还是将食物配料成分输入某个数据库后自动计算出来的结果?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

2014年2月26日,卫计委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中给出了两种方法,标注一种是直接检测,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在没有国家标准方法的情况下,可选用AOAC推荐的方法或公认的其他方法,通过检测产品直接得到营养成分含量数值。另外一种是间接计算,利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数据,根据原料配方计算获得;或者利用可信赖的食物成分数据库数据,根据原料配方计算获得。企业负责计算数值的准确性,必要时可用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价。

《通则》没有要求标签标注获得方式,因此,商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含量可能是厂家直接检测得到的数值,也可能是通过原料计算的结果。但不管是哪种方式而得,商品营养标签中的数值和商品的实际检测含量之间必然存在误差,毕竟存在原料和批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只要在《通则》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即可。

《通则》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食品的蛋白质,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仅限乳糖),总的、可溶性或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单体,维生素(不包括维生素D、维生素A),矿物质(不包括钠),强化的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不得小于80%标示值,即营养标签中上述营养素的含量需要达到标示数值的80%以上,算是容许波动范围;而食品中的能量以及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钠,糖(除外乳糖)含量不得高于120%标示值,即上述含量只要不超过标示数值的120%,可认为标注合规。超出上述误差范围即为不合格。

买东西时,你会认真看它的营养标签吗?

如果去真实检测,大概要花多少钱?

可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对食品营养成分表中标示的营养素含量进行检测验证,不同的检测公司不同的检测指标收费不同,若对营养成分表中标示的全部指标(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进行检测,一个样品大约五百元左右。

这种营养标签是否还应该扩展到维生素和矿物质?

各国规定的核心营养素主要基于其居民营养状况、营养缺乏病、慢性病的发生率、监督水平、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美国是对食品标签要求极为严格并且管理完善的国家,内容为能量+ 14项核心营养素,即1+14(能量、由脂肪提供的能量百分比、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总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钠、钙、铁、反式脂肪酸)。我国对营养标签核心营养素的强制标示内容为1+4,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可能以后会扩展到维生素和矿物质。

买东西时,你会认真看它的营养标签吗?

最后强调一点,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只有真实可信,才能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生产厂家要重视标签的真实性,消费者也可以捍卫自己的权力。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点意思,贴在这里,可以看看

武汉硚口区法院一个有理有据的判决,23日正式生效了。吃某猴头菇饼干吃胖了的徐先生赢了官司,不仅得到某超市退赔饼干购物款3277元,还得到了货款的十倍赔偿金32770元。

话说年过不惑,步入中年的徐先生,深刻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怠慢不得,于是乎痛下决心,首先要把抽了几十年的烟给戒掉。为了填补无烟可抽时无所适从的寂寞,徐先生可是下了血本,购买了某品牌猴头菇酥性饼干十余盒。

管住烟的同时,徐先生还迈开了腿。脱离了回笼觉,加入了跑步教。这样一个有志向、有毅力的强身健体好中年,却发现自己还在继续发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怕折腾的徐先生,排除一个个嫌疑,最后锁定了千金买来的猴头菇饼干。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就是吃猴头菇饼干吃胖的?这是葫芦僧判的糊涂案么?

不说笑话,不扯闲话,这起官司的关键,并不在于徐先生胖了多少,徐先生就是瘦了一圈,甚至一口饼干都没吃,也稳稳地能获得十倍赔款。这是一个瘦子被骗子骗成了胖子的案子。

卖这款猴头菇饼干的超市,开始在法庭上还各种狡辩,最后灰溜溜地不上诉,乖乖认了32770元的判罚,是因为违法事实确凿,超市的供饼干厂家,存在显而易见的标签欺诈。法官判罚的是饼干标签的虚假信息,不是徐先生胖起来的肉。

买东西时,你会认真看它的营养标签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上白纸黑字写得明白:作为预包装食品,其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都必须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应小于或等于120%标示值。所以,法官惊堂木一拍,这能量信息,是不是有假?商家只好从实招来,老实认罚。

这款饼干营养标签上的能量信息标识,是大大地假。标注数值仅有560千焦/100克,但其实际能量为2312千焦/100克,是标注值的4.1倍。本来是个高能量增肥神器,居然敢信口雌黄,说自己是个低能量减肥利器。信以为真的徐先生,付出胖了一圈的代价,花了1700元的检测费,才揭露了这个标签的欺诈嘴脸。

解释一下,这营养标签上标示的能量,就是把饼干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乘以各自相应的能量系数,一并加起来的总和。千焦是标签的标准单位。但通常在减肥的,斤斤计较能量的,喜欢说大卡,单位换算是这样的:1千卡=1大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6焦耳=4.186千焦。

除了这个赤裸裸的欺骗,再给这款瞒天过海的饼干标签挑点刺,标签里“猴头菇”的字体赫然醒目,抢了“酥性饼干”四个字的风头。一眼望去,披件猴头菇马甲的饼干,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猴头菇里混进来了点饼干,掩盖了是饼干里点缀了点猴头菇的本来面目,但见猴头菇,不见饼干。

法院判罚的是超市,超市不能说不是我产的,不是我贴的虚假标签,就推得一干二净了。对于严格审查商品质量超市守土有责,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你家货架上招摇撞骗,你当然要退一赔十。

法院这样的判决甚是有理有据,新《食品安全法》强化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求食品生产和经营者接到消费者的赔偿请求以后,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踢皮球。徐先生找到超市,那么超市理赔就是当然的,以后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如何扯皮,消费者不用操心。

尽可放心,超市才不会吃这个亏,自是会去找厂家理论的。必须要赞法院,这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判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震慑作用,让所有的超市都能长个记性,乱进货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产的,卖的,一个都没得跑。

厂家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就算后知后觉,现在也该闻声而动了吧?整改,下架,召回,都是标配的常规处理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