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科學,分享潤無聲

營養科學,分享潤無聲

今日頭條的大數據分析顯示,在與健康相關的熱詞中,與營養相關的排名靠前,我這個在實驗室裡研究營養和食品安全的,與有榮焉。

說個小插曲,榮之同時,居然心有慼慼焉一下下,因為我發的文章以食品安全居多,所以呢,年度發榜,我就可能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我的標籤是安全,而熱詞是營養。

現在我就要去掉安全這個標籤,專心來說營養。

和誰說很重要,直接決定了說什麼和怎麼說。最重要的是抓住演講的對象,對象不同,要的結果不同,需要設計不同的策略。

如果是寫給有一定營養學知識基礎的人群看得,言簡意賅就是美德。如果是寫給普通百姓看的,娓娓道來就是基本功。

"以受眾為本"的交流理念,要貫穿在營養傳播的寫錯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自以為是,所謂炫耀式科普,還有打臉式科普。

營養科學,分享潤無聲

人文關懷基礎上的分享,首先就是尊重和友情,遣詞造句都要講究,再則就是深入淺出,不故弄玄虛。

不管和誰講,交流的基礎都是情緒,在此之上,才談觀點,努力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引起聽者的共鳴,就是成功。

要細說這和誰說的注意事項一二三,再往細緻了說,又有點故弄玄虛了。

場,是一種特殊物質現象,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成功的分享交流,這有形之外的無形,氤氳其間,自然瀰漫。

一定要化虛為實了來說,就兩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慎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好理解,易實施,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都做不到的,相對好控制。

己所欲慎施於人,琢磨一下,還是能理解的,但不好順利實施。因為自己覺得好,就想為你好啊,一起好啊,有什麼錯呢?汝之瓊瑤,他之毒藥,縱使自己喜歡,也要控制情緒和強度。

一個人一個活法,一家人一個吃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各有吃,不能勉強。

己之所欲,慎施於人,勿強施於人,是尊重的境界,是營養分享傳播中需要時時告誡自己的。

尤其在營養干預中,也要循循善誘,當今之科學,人之所欲灌輸,所欲分享、所欲到達的內涵和外延都足夠豐富多樣,欲立人慾達人的營養傳播者、干預者,自己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很有必要,利人利己。

默唸一遍,三省吾身,擱筆明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