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運營商5G忽悠了網速提升100倍?信號無處不在?你想多了

隨著人們對無限流量套餐各種限制措施的口誅筆伐,何時才能用上真正意義的無限流量套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少媒體和專家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到了5G時代我們就有可能用上真正意義的無限流量套餐。現如今,包括韓國電信KT,美國AT&T、Verizon在內的許多運營商,都宣佈將於2018-2019部署5G網絡。而中國三大運營商也已經開始了5G外場測試,預期最快於2019年底推出5G服務。無論我們承認不承認,5G都將以很快的速度來到我們面前。

隨著媒體對5G宣傳的深入,人們對於5G一些特性有了非常直觀的瞭解。和4G相比,5G的網絡速率可以達到4G的100倍以上,最高速率甚至超過10Gbps。不僅如此,5G網絡的容量是現有移動網絡的1000倍以上,特別適合物聯網技術的全面推廣。到了5G時代,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一大批高科技應用將會成為人們隨處可見的平常事。無外乎有媒體據此認為,隨著5G網絡的全面覆蓋,人們將會迎來又一次科技革命。
別被運營商5G忽悠了網速提升100倍?信號無處不在?你想多了​然而情況果真如此麼,5G真的有媒體們宣傳的那樣神奇麼?今天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看看5G忽悠了我們哪些事?

5G網速可能並不快

印象裡早在2000年3G網絡剛剛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的時候,就有媒體開始描述未來4G的美好情景:“到了2010年4G將會得到全面推廣,不僅下載速率可以達到1Gbps,頻譜利用率也將遠高於3G。”然而到了2010年,不僅4G技術未能得到全面推廣,當初所描述的高速率也並沒有實現。時至今日,即便是最先進的4G+網絡,網絡峰值速率也僅能達到450Mbps甚至更低。受限於4G頻譜資源的不足,消費者手中的4G手機速率普遍在10Mbps-30Mbps徘徊。隨著各種不限量卡、互聯網卡的推廣,運營商的4G網絡負荷是不斷增加,消費者所能享受的網絡速率也是進一步降低(想想WiFi被蹭網的感受),4G網絡的體驗也是大打折扣。


別被運營商5G忽悠了網速提升100倍?信號無處不在?你想多了​有了4G作為前車之鑑,我們有理由相信,5G雖然被誇得天花亂墜,實際情況可能並沒有想象的樂觀。首先,要想實現峰值速率10Gbps的超高速率,我們的無線傳輸技術需要有巨大的變革。如果無線傳輸技術沒有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那麼10Gbps的理論傳輸速率將很難實現。其次,即使我們的無線傳輸技術實現了突破,用戶的網絡體驗還有可能受到網站服務器速率的影響。假如整個互聯網傳輸速率沒有得到質的提升,指望10Gbps的上網速率依舊是遙不可及(想象一下百兆寬帶下載文件卻只有幾十K的情形)。雪上加霜的是,各種類型的提速降費措施,大幅增加了人們對無線網絡的使用。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每個用戶所能享受到的網絡速率也會大幅下降。換句話說,現階段單純強調5G網絡的高速率,既不現實也不靠譜。


別被運營商5G忽悠了網速提升100倍?信號無處不在?你想多了

5G覆蓋可能並不會無處不在

隨著鐵塔公司的成立,三大運營商的網絡覆蓋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很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網絡覆蓋屬於絕對的前列。而無處不在的4G網絡,也進一步帶動了包括共享單車、移動支付在內眾多新鮮事物的發展。有媒體據此認為,到了5G時代,無處不在的網絡覆蓋將會帶來全新的網絡體驗。

然而情況並沒有如此簡單,要想實現無處不在的5G網絡覆蓋,首先需要運營商投入巨資進行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然而隨著“提速降費”的不斷推進,運營商的利潤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下滑。除了中國移動仍然可以保持千億利潤,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利潤水平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特別對於中國聯通來說,2017年全年的利潤僅有4.3億。和上千億5G投資相比,4.3億的利潤顯然相去甚遠。不難看出,對於弱勢運營商電信和聯通,5G的上千億投資顯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別被運營商5G忽悠了網速提升100倍?信號無處不在?你想多了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情況就會樂觀了麼?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根據目前的規劃,用於5G網絡覆蓋的頻段將會是3.5GHz(3500MHz)以上的高頻段。由於頻譜越高信號衰減越大的特性,5G基站的覆蓋範圍將會比採用800-900MHz進行覆蓋的4G網絡差得多。根據初步的估算,要想在3.5GHz頻段實現5G網絡的全面覆蓋,所需的基站數量將至少是2G基站的6倍以上。即便是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也很難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5G網絡的全面覆蓋。不難看出,為了節約成本,運營商將會在熱點區域實現5G網絡覆蓋。而絕大部分非熱點區域,4G網絡將會是主要的選擇。

總結:

按照運營商較為激進的計劃,2019年下半年5G就有可能走入人們的生活。新技術取代舊技術,這的確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對於5G的過度宣傳也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5G的真實體驗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這一點需要我們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