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因為對審美的錯誤理解而誤導了孩子,包括你嗎?

大多數人因為對審美的錯誤理解而誤導了孩子,包括你嗎?

孩子兩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將半個蘋果給他吃,突然孩子大哭起來,並且把蘋果扔到了地上。我趕緊遞給他一整個蘋果,他高興的啃起來,究竟是為什麼呢?你可能回想:這個孩子太貪婪了,他為什麼要那麼大一個?那麼大他是吃不完的啊。但是,對於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他認為一個完整的蘋果才叫蘋果。

大多數人因為對審美的錯誤理解而誤導了孩子,包括你嗎?

在幼兒的世界裡,孩子在發現著一個巨大的秘密:完整的東西才是完美的。審美,並且是宏偉的審美,在這個時候悄悄地走進了人類早期的感覺和思維中。

最早期兒童是透過吃開始的,因為吃維繫著孩子的生命,審美也就從吃開始了:蘋果是不是光潔,是不是紅潤?孩子能夠迅速從盤子中找到最好的那個。假如有一個斑點,那個蘋果就不能入兒童的世界,也絕不會被兒童吃掉。對於一個兒童來說,吃掉那個蘋果等於把那個不完美吃進了身體,這種完美會形成某種心態。薯條自然必須是一整根的,不能斷掉;香蕉皮不能被剝掉等等,審美的情趣就這樣如同食物一般被吃進了兒童的身體,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但這些要求總是被父母誤解為生存經驗一般的東西。在幾個月的世界內,這些行為由於成人的忽略而很快被破壞掉了。

其後,兒童審美的注意力會放在他所使用的事物上:紙張不能有豁口,不能打折;一筆畫下去沒有畫好,這張紙自然就不完美了,扔掉。實際上,這正是兒童審美觀念到來的景象,

而成人是這麼認為的:紙張折了一點還是可以用的,正是兩個世界的不同,成人沒有辦法知道兒童究竟需要什麼。兒童建構自我的機會就在成人的誤解中喪失掉了。

大多數人因為對審美的錯誤理解而誤導了孩子,包括你嗎?

當兒童把高度的審美透過外在事物完善之後,就會回到自己的身上,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和自己有關的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我們常常看到,女孩會經常對白紗裙痴迷,並且非常享受白紗裙穿在身上的時候那公主般的樣子,這就是對自身審美的需求。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一個3歲的孩子穿著媽媽的高跟鞋,如何艱難的從樓梯上走下來,如何艱難的邁出每一步。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是如何把假髮別再頭上,又如何再裝扮的過程中最終學會欣賞自己的頭髮等等,這個物化的過程,最終透過一連串的嘗試內化為兒童審美和文化的一部分,成為兒童生命的所在-----這就是審美的作用。

大多數人因為對審美的錯誤理解而誤導了孩子,包括你嗎?

今天,我們常常看到白色的牆上留下黑色的腳印,公共綠地的各個角落裡填滿了垃圾,------我們的生活中又太多的髒,亂,差。這些東西實際上是我們內在的生命的外在展現,是我們破壞了早期兒童敏感期的一種代價!

如果我們保護了兒童審美成長的整個歷程,我們就保護了自身的道德。因為道德品質不是來自於道德本身,而是來自於人類最早期建構的審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