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讨论红楼梦众多人物的文章,尤其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二人性格可谓大相径庭,林黛玉敏感的性格,更是成为了许多读者嫌弃黛玉的理由。反观宝钗却更得人心,真的如书中所说,性情豁达,不与人计较,尤其得到下人的爱戴。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既然提出了理论,势必就要有实例来支持,宝钗的自信豁达是有根由的,有母亲有哥哥,有自己的丫头,吃穿用度也都是薛家自己的财力维持的,在外面受到委屈,不公正的待遇时还可以回家找母亲哭诉。即便是对金钏投井一事,小小年纪表现出惊人的理智,和她的年龄也极不相称,看到宝玉和黛玉单独在一起,经常不自觉的显露出妒意,以至于看不得两只玉色的蝴蝶成双成对,忍不住要上前扑散它们,她的这一扑不仅要扑散宝玉和黛玉,还差点扑散了小红和贾芸,惊慌之下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使得黛玉躺着也能中枪。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再看黛玉就不同了,首先,无父无母这一项对黛玉的伤害就是不可估量的,更何况,吃的,住的,包括丫头都是贾府给的,经常有很多人会搬出贾母来说事,总觉得贾母有多么的爱黛玉,多么的想促成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可是黛玉从没有提过贾母对自己的疼爱。性情如此敏感的黛玉会感觉不到谁对自己好吗?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贾母作为黛玉的外婆,其实就算是黛玉的亲奶奶又能如何?贾母毕竟要照顾的人太多了。孙子孙女一大堆,就是王夫人撵出了晴雯将袭人安排在了宝玉身边,做了准姨娘,贾母也没有过多的干预,这一切黛玉都是看在眼里的。有很多人说这都是书中交代的,许多事情黛玉未必知道,湘云够单纯吧,又不常在贾府,看湘云对袭人怎么说的:“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何况黛玉常住贾府,她会有什么不知道?她 连贾府的家资进的少出的多都看出来了。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所以黛玉的内心是自卑的,对人说起贾府的时候都是“你们家”,“她们家”等等。黛玉始终是姓林,宝玉有病时,贾母为了安慰宝玉,直接说出“林家都死绝了”的话。虽说是情急之下,疼孙子心切,但总觉的有点过,林家除了黛玉是真的没人了,仅剩下的黛玉一人也浑身是病。此处贾母的话就被很多红楼梦爱好者解读为贾府在最后危难时刻为了自身的利益是舍弃了黛玉的。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不说薛宝钗的人品如何,也抛开贾母不提,单看袭人是怎么对黛玉的就知道其他人背后是怎么做的了。书中三十二回,袭人对湘云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袭人是如何知道黛玉半年没做针线活呢?知道贾母疼爱黛玉还在这里明着编排黛玉的不是。不知是袭人太胆大还是她看出了什么其它的意思也未可知。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还是在三十二回,袭人阴差阳错的听见了宝玉和黛玉的表白,“心下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到了三十四回,宝玉挨打,袭人一见机会来了,自告奋勇跑到王夫人那说道:“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袭人的一番话对黛玉的伤害不言而喻,她难道忘记了自己和宝玉做过什么了吗?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假如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到了书中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那袭人见宝玉突然如此病重,便忙到潇湘馆来,见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便走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你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著,便坐在椅上。袭人是出了名的贤人,和宝钗有一样的口碑,行事和平,如今在黛玉这竟直坐在了椅子上,书中特意提到黛玉在吃药,那袭人也不顾黛玉的死活,可见她从没有将黛玉看做是贾府的人,更没有把黛玉当做贾府的小姐对待。

宝钗这样对黛玉也就罢了,可袭人也这样不把黛玉放眼里实在有点过

袭人如此对待黛玉,黛玉也没有做什么反击,不过她都记在了心里,要不也不会和宝钗说出,“虽然燕窝易得,只是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每每读到此处,眼睛总免不了湿润,黛玉的哭楚都是藏在心里的,这也是黛玉全书唯一的一次抱怨,但愿宝钗在八十回以后,还能记住黛玉的话,不要让黛玉失望的太大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