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文/彭德源 唐小峰)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端午佳节赛龙船是道县的优良传统。2002年,道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船之乡”;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州龙船源远流长,传承千年不息,规模盛大,赛事精彩,龙船工艺精美,已发展成为一项集纪念、健身、娱乐、交流等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健身活动,民俗色彩十分浓郁,其主要特点有:

精神传承

道州四面山围,曾是南蛮之域,封建统治阶级贬官流放之地。区域环境孕育了道州人民敢闯敢干、团结拼搏、勇争前列,以及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浑身力量牛气冲天,平地健步如飞,上山如履平地,下水如鱼畅游。划龙船这一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水上运动让道州人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体验到了无限乐趣,从而融进了道州人的血液。再加上道州是江南水乡,有“六进一出”的水系,潇水河横贯于县城,有如水乡泽国,这为龙船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迁客骚人,南极潇湘,道州龙舟,腾欢湖湘之源。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历史悠久

道州龙船赛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与纪念屈原、周敦颐密切联系。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据《道州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1608)州守韩事祁革龙舟40艘,重修水南浮桥。”

民间自发

道州人对龙船竞技的热爱,纯属于自发性质。因为地域特色,道州人与这种水上竞技结不解之缘,发自内心热爱这项水上运动。近年来,每年自发参赛龙船达100多条,今年达到116条,为近年之最。道州人情感浓烈,把龙船竞渡演绎得激情澎湃,震天撼地,封建统治者怕这一习俗愈演愈烈,难以控制,怕出乱子,于是,多次干预道州龙船竞渡。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三次传旨,不准湖南、四川一带人民“为龙舟戏”。据记载,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州官韩子祁将道州百姓40艘龙舟全部没收,用于重修“水南浮桥”。另有州官借口维护治安,禁止潇水竞技,县城东阳坊将其“九龙二虎”11艘龙船悄然移至城北大坝塘竞技,并留下“潇江端午静悄悄,人海谁知在北郊。梦里州官浑不觉,九龙二虎动高潮”诗一首。道州龙船并没有因统治者的主观臆断停滞,由于州民从内心喜爱,所以千百年来得以传承,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清光绪三年修《道州志》记载:“(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龙舟竞渡于东西洲,鼓声喧震,观者如堵。”

龙头独特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州龙船有着鲜明的“道州标签”,特别是其龙头,造型奇特,为道州独有。外地龙舟上的龙头是清一色的龙头,而道县龙舟上的龙头却分龙、虎、凤、麒麟四类。龙头、虎头又分多种颜色。如:龙头分金龙、黄龙、乌龙、青龙、红龙、白龙等六种;虎头分金虎、黄虎、红虎、黑虎、白虎等五种;风头目前只有一种为粉红色,俗称"金凤"。道县龙船的龙头丰富多样,有十二类最具代表性龙头,如:金龙、黄龙、乌龙、青龙、白龙、金虎、白虎、黄虎、黑虎、红虎、金凤、麒麟。并且每一个龙头造型都代表一个村落和一个族群的信仰和历史源流,保存了“一村一信仰”的文化信息,道州人“见龙头便知是哪村人”的俗话也由来已久。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仪式虔诚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州人对龙十分崇拜,祭龙颇有讲究。道州龙船在比赛之前还要举行一系列民俗活动,临近端午,打造新船请师傅“架马”打船到完工“倒马”都要挑选黄道吉日,还要给做船师傅以红纸下书带上礼品登门拜请。打好船后,杀猪宰羊庆祝。新龙船下水时必请师公来举行“落龙”、“暖龙”、“搭台祭祀”、“打犁头火”、“爬阴船”等一系列祭祀活动。“落龙”祭祀,即在外雕刻的龙头接回本村,由村里族老或师公领着年轻后辈将龙头抬起接回,烧香化纸,将接回来的龙头奉于村中的庙堂或大厅屋。有的地方,由族长给新龙船的龙头“点睛”(即点亮龙头的眼睛,龙船就不会在划行中偏了方向)。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此外,搭台唱戏,“打教”(即教会),吃斋,历时七天七夜。龙船下水之时,在庙堂内烧香化纸请求庇佑,再将龙头和龙船结合下水。新打造的船在中秋节时下水划船,下帖请友好邻村的旧龙船陪同,俗称“暖龙”,寓意安龙睦邻。新船下水,请师公搭台祭祀,烧香化纸,杀鸡滴血船身。师公嘴里念着祝福语,然后拿起烧红的犁头围绕着龙船敲打,做完这一系列祭祀活动后,新龙船和陪船的老龙船就可以下水了。下水时,村里年轻人抬着龙船,有节奏的拍打船沿,将龙船抬下水。下水后围绕本村的祖屋或庙宇转三圈,不能说话,三圈过后方可响鼓打锣。这一系列祭祀活动民间说法为划“阴龙船”。虔诚祭龙可见道州人民对于“龙船”有着一份独特的神圣情怀。

掌头讲究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州龙船属道州独有,龙船队员也具有地方特色。一般每条龙船24名队员,其中(掌头)彩头、锣手、鼓手、舵手各一人,划手20人。龙船竞赛时,船头一人掌头,此人叫“掌龙头”为全船的总指挥,推选掌头者一般来说必定是在村中德高望重者或名人学子,或是行善大家,总之是在村子里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是堂堂正正的龙的传人。旧时掌头人是由众人推举产生,现今是对龙船赛有爱好的村中人毛遂自荐。掌头人在龙船活动开展期间要提供全船参赛者的餐食、酒水、香烟等费用,“掌龙头”必定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或者是这一领头雁家里的代表人物。

祭祀圣贤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龙船赛一般公认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但道州龙船赛除了纪念屈原以外,还纪念理学鼻祖周敦颐。周敦颐开理学先河,是湖湘文化先驱,“心承孔孟,道启程朱”,是孔孟后一人。周敦颐是世界级的哲学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周敦颐创太极图,写《爱莲说》,为人为事为官,皆为上品,其纯洁的内心世界,为后世称道。周敦颐又是道县本土人,而且其诞生于1017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午时,正是端午节这一天。因此,道州龙舟下水,一定是在午时之后。所以,道州龙舟是纪念屈原和周敦颐两位先贤的。道州潇水河畔龙舟集散地,建有周敦颐理学广场,潇水河中的西洲,建有西洲廉文化公园。

平安祈福

平安幸福,是道州人的永恒追求。水上龙舟竞渡,是幸福之余的庆祝,更是通过一种激情展示道县人对幸福平安的向往。因为是水上运动,难免有意外发生,所以道县人忌讳“4”,凡是龙舟的编号,一律不用“4”,“14”,“44”等与“4”沾亲带故的编号,而对于3、6、9的编号格外喜欢。这也体现了道州人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平安。

比赛公平

不少体育竞技类项目一赛定乾坤,道县龙船赛却是“四赛定成绩”的规则。四个赛道置于潇水,逆流行舟,靠近河心的赛道,水流过快,靠近河岸的水道水流较缓,如果只是赛一次定成绩,就有很大的运气成份,不能真实地反映参赛者的真实水平。为了公平起见,道州的龙船赛规则就定为“四赛”制,让每一条龙船在每一条赛道都跑一次,然后取其平均成绩。“四赛”制,体现了道州人办事公平公正。

龙水圣浴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县地处岭南腹地,高温湿热,瘴气重。道县又是一个资源宝库,中草药资源丰富,道县的“风药”风靡一方。道县的“风药”实为各种袪风去湿中草药的统称。用端午水熬煮“风药”洗澡,能驱除体内各种湿毒,达到强身健体之效,还有养颜之功。于是,在道州,端午节赛龙舟,洗风药澡,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于是,端午期间道州的大街小巷设满了中草药摊点。“河中锣鼓急,市民购药忙”就成了道县街头一大奇观。当然,道县人还会在风药水里煮鸭蛋,这种渗透了风药的蛋类,口感好,带药效,不失为一粒“仙丹”。

欢乐粽情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粽子,是用来庆祝人们的丰收喜悦。端午节,道州人把香气盈盈的粽子投入河中,意在让河里的鱼吃粽子,而别食屈原的身子。道县人的端午粽子主要有羊角粽、枕头粽、四角粽。道县人的枕头粽做得长、大、结实,可经久食用。这除了道县人对屈原的深刻感情外,还与道县是“水稻之源”有关系。道县是水稻之源,农业高度发达,所以,端午的粽子更是别出心裁,品种多样,内容丰富。

菖蒲悬户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道县镜内水域宽广,适合菖蒲生长。菖蒲有一股浓烈的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在道县,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直到菖蒲被风干,自然吹落。

多元融合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道州发布

撰稿:谢万波

初审:盘 林

复审:尹 健

「知识」道州龙船民俗特点 带你深入了解道州龙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