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話端午

龍舟競發,粽子飄香,艾蒿搖曳,又是一年端午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對端午節懷有特殊的情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尤以唐宋時期為甚。

詩意話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再次見證了端午節起源於屈原這個傳說,表達了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無限懷念,以及對昏君奸臣的無比憎恨和鞭撻之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等習俗,“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唐代詩人姚合的這句詩描繪的便是端午節粽子之香。菖蒲、艾葉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古人常用此來辟邪驅惡,這些都在古詩詞中有過生動的描繪。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用細膩而傳神的筆調還原了當時龍舟競渡的熱鬧場景,把古人過端午節划龍舟的情形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來,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因端午節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為防止生病,古人就在此時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所以端午節又稱浴蘭節。“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朝雲浴處,餘香猶存。宋代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端午》描繪了端午時節人們淋浴芳蘭,穿羅紗佩飾品,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宋代歐陽修的《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用優美的筆調描繪出端午時節人們吃多角粽、飲菖蒲酒、沐香花浴的喜悅之情。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北宋詩人張耒的《和端午》寥寥數言就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苦悽情和對屈原的思念之情。“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南宋戴復古的《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讓人在端午節裡想到了愛國詩人屈原的高尚情懷,也體會到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和憂國之心……

端午節,從兩千多年前的歲月之河上款款而來,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願。詩詞中的端午節,讓我們對這個古老的節日多了一份熱愛。

撰文 鍾瑞華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