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補短板”穩推進上市銀行“破淨潮”毋須憂

輿情觀察:金融監管“補短板”穩步推進

“補短板”是提升監管效能和權威性的根基。近期,銀保監會相繼下發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商業銀行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指引(修訂)》等文件,進一步彌補金融監管制度的短板。

金融監管“補短板”穩推進上市銀行“破淨潮”毋須憂

根據上海金融報社輿情組的監測,上週(5月28日至6月1日)銀保監會的一系列“補短板”措施不出意料地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以《管理辦法》為例,有關媒體詳細解讀了具體內容,如《銀保監會引入三個量化指標監管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發佈,資產2000億以下中小銀行戴“金箍”》,亦刊發了《流動性新規進一步推動銀行迴歸主業》、《流動性匹配壓力凸顯:面對“缺水”中小銀行亟須增強“抗旱”能力》等文章,深入剖析監管制度改革對相關行業產生的影響。

在“補短板”穩步推進的同時,監管層前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漸生效,特別是資管新規的實施,令資管業乃至金融業的生態發生明顯變化。以銀行業為例,一方面理財業務格局衍變——《資管新規滿月,銀行“保本”理財量價齊跌》、《佈局養老產品或成為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方向》;另一方面,銀行資管業務向子公司制的轉型也在提速——《第7家入場!寧波銀行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9家銀行表態!銀行系資管子公司擬設立加速》。

一週熱議:大額存單集體“加息”

繼4月各大銀行上調大額存單利率後,5月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也紛紛打出“利率全面上浮”、“搶購倒計時”等宣傳語,其中,部分農商行的利率上浮高達55%。

金融監管“補短板”穩推進上市銀行“破淨潮”毋須憂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最近一年多來,M2增速持續放緩,因此商業銀行吸收負債較為困難。過去,銀行還可通過發同業存單或貨幣市場拆借來解決問題,但從去年下半年起,監管部門不斷加強這方面監管,要求金融機構降低同業負債比例等,使普通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顯得更加寶貴。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資管新規落地將對銀行理財業務產生全面影響,銀行理財業務將可能出現全面下滑。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受阻,存款、大額存單等表內業務必將受到重視,在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的環境下,銀行要擴大表內業務,做大表內資產端業務,必須通過利率上調的方式吸引負債端資金。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今年銀行都比較缺錢,尤其是中小銀行。但無論是普通定期存款還是大額存單,利率還是太低,對儲戶的吸引力不夠大,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因此,未來銀行需要進行多方面攬儲。

@厚生智庫研究員趙亞贇:在資金面整體偏緊的情況下,各商業銀行都加大了對一般性存款的拓展力度,但中小型商業銀行一般性存款等核心負債基礎薄弱,在存款拓展過程中處於劣勢,通過提高利率來吸收存款從而緩解攬儲壓力,成為各中小銀行的策略。長期來看,中小型銀行應當從加強產品創新、提高客戶市場的精細化程度,增強精準服務能力、加大交叉銷售力度等多個方面建立拓展核心負債的長效機制。

  “小金”視點:上市銀行“破淨潮”不必擔憂

萬得資訊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兩市破淨個股達136只。其中,銀行股持續成為破淨“重災區”,共有17只個股破淨,在26家上市銀行中佔比逾65%,華夏銀行、交通銀行等12只個股的市淨率低於0.8倍。

金融監管“補短板”穩推進上市銀行“破淨潮”毋須憂

應該說,除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經濟不確定性上升、A股“入摩”導致估值加速向國際靠攏等系統性因素外,監管趨嚴特別是資管新規落地,令市場擔憂銀行相關業務短期可能受到衝擊,這也是銀行股大面積破淨的重要原因。不過,無論從基本面還是從估值水平看,對於銀行股近期出現的“破淨潮”,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從基本面看,去年以來銀行股業績整體向好。萬得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2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39萬億元,同比增長4.81%;今年一季度,上述兩項數值分別為4065.25億元和5.60%。

從估值看,萬得資訊數據顯示,目前銀行板塊整體市淨率僅0.83倍,不僅為主要國家偏低水平,亦處於歷史估值底部。與此同時,針對近期股價持續下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均發佈公告稱,採取了大股東主動增持的方式以穩定股價。

當然,更重要的是,雖然強化風險管理、實施金融去槓桿等一系列強監管舉措,在短期內可能對銀行經營造成一些影響,但長期來看,這些有利於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措施,最終將令銀行業的資產更安全、經營更穩健,併為投資者提供長期可觀的回報。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