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醫改成功之日,即將來臨,就在2020年

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及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改善醫療服務質量,重構醫療服務體系?請聽

浙江省杭州市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處處長周華的觀點。

整理 | 戴丹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为什么说:医改成功之日,即将来临,就在2020年

很難得參加如此高大上的會議,來了以後很激動,看到有這麼多的年輕人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技術來促進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我覺得我們創造健康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加強烈了。

今天,我主要從當前政策、形勢、任務的角度來談一談,如何做好基層醫療衛生的“互聯網+醫療”?

曾經有人提出,希望利用互聯網技術打敗醫療,讓我們的醫生下崗。多年過去了,醫生有下崗嗎?不可能的。從我的理解來看,相對“互聯網+醫療”的提法,“醫療+互聯網”的提法更合適,因為醫療需要藉助互聯網,插上它的高效翅膀。

提到醫療服務,我認為一定要了解目前的醫療形勢:

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其中提到“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如何做到“全方位、全週期”,靠什麼?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靠基層。只有靠基層,靠在老百姓身邊的醫務人員,才能解決“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基礎工作。

1

新興的健康需求

在中國,新興的健康需求有哪些?

一是健康養老的需求。現在,除了疾病的診治外,最大的健康問題是健康養老帶來的養老問題。通常,老年人身上會有多種疾病,這就需要引入全科、專科的理念,分門別類,通過互聯網醫療為其助力,加以解決。這是第一個特徵。

二是美好生活的需求。進入新時代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從簡單的溫飽需求發展到了希望長命百歲。人要長命百歲,必須基於兩個基礎,一是經濟基礎,一是醫療基礎。因此,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中,看病就醫是非常重要的。從新時代衛生工作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

目前,我們的工作精力、互聯網技術都在著重解決醫療服務的問題。通過互聯網技術,助力打造“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醫療服務體系,這裡面有非常大的空間,也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

2

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可在基層解決

主辦方給我一個任務,希望讓我解讀一下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我說我不敢解讀,我只能說“與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學習體會”。我會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思考以及杭州的做法。

3

2020年之前,分級診療要見成果

醫聯體,聯體又聯心,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現在真的是聯體又聯心了嗎?我個人認為,醫聯體建設下一步必須從頂層設計,解決投入、導向問題,從整個體系建設角度來解決。現在,國家已經做出了這個動作。

基於此,我們必須對分級診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一句話說,“分級診療成功的那一天,就是醫改成功的那一天”。對此,我相信。當然,成功的那一天是哪一天?告訴各位,時間不多了,2020年。在2020年之前,分級診療必須要有一個顯現。

4

一定要解決動力的問題

目前,在杭州,只要是有簽約家庭醫生的居民,有了健康問題,首先是去基層全科醫生就診,然後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原則上基層都能處理。不過,目前杭州主城區醫療能力相對較強的地方,我們也只能解決60%左右的常見病、多發病。

一定要解決動力的問題。我們現在有“兩個允許”,一是允許醫療機構結餘可以拿來再分配,二是允許醫護人員通過自己的能力來享受他的美好生活。

5

關於健康大數據的發掘

《意見》在“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中提到了“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範使用”。

自2009年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經費和內容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和增長。從2009年的公衛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15元,逐年上漲到2017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標準為人均50元。而今年在2017年的基礎上又加5元,2018年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是人均55元。

在此方面,杭州做了積極探索。我們從2009年就開始打造了市、區(縣、市)二級平臺,就是基於健康檔案的社區健康服務平臺。我們把健康檔案數據和電子病例做了一個共享,以身份證為依託,完全可以做到身份識別、不重複建檔。

現在來看,這個裡面有大量的健康數據非常值得分享,但在分析、評估、干預上缺少強有力的支撐,所以大量的數據就堆積在那裡。這也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互聯網企業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

6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一場革命

《意見》在“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提到了“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中國醫改的一場革命。所有醫生原來接受的教育都是臨床醫療,都是坐在診室裡面,病人掛了你的號,你就得為他看病;不掛你的號,病人上天入地與你都沒有關係。

現在,通過家庭醫生的服務,放大了醫生與服務對象的連接。從一方掛號負責任、一方住院負責任,放大到了“簽約責任、一年一簽”。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醫生以後一定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核心人。

早在2004年,杭州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現在,杭州實施醫養一體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府基本型簽約服務包,一年120元。

其中包含四個內容:一是簽約有了醫生朋友,家庭醫生要及時為簽約居民提供醫療保健諮詢服務,當好籤約居民的知心朋友;二是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家庭醫生要為簽約居民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和精準轉診服務,要配備滿足簽約居民需求的常用藥品,提高簽約居民社區就診率,成為分級診療的引路人;三是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根據需求開展家庭病床和康復護理服務,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核心人;四是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成為簽約居民的健康管家,將健康管理責任落到實處,成為健康守門人。

7

互聯網醫療幾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意見》還提到了“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我認為,人工智能是基礎,幫助我們提高效率。

做信息化,不是把紙質的東西做成電子版,而是要做標準。

下一步,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從“智慧醫療”流程再造上下工夫,醫患互動、醫醫協同、醫衛協同是健康醫療的方向;第二,在大數據應用上下工夫,尤其是在績效評估和管理決策方面,我們有很多的數據;第三,我們希望打造智能健康,中國面臨著健康養老的問題,95%的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居家養老必須要有居家醫療跟進,居家醫療必須有互聯網醫療技術跟進。

(本文根據浙江省杭州市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處處長周華在“2018基層醫療創新實踐峰會”上的演講內容整理,有部分刪減,重點已突出。)

——大家都在看——

为什么说:医改成功之日,即将来临,就在2020年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