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这些俗话,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寄托

俗话说得好“亲管三代、族管万年”,“水流千里有缘、族传万代有亲”,在中国古代都有家族意识,过去有祠堂、家族谱就是为了大家庭,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但这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呢?

农村这些俗话,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寄托

“亲管三代,族管万年。" 意思是舅表、姨表、姑表,一代行走,二代叫喊,三代不管了。主要是远近不一、居住环境不一、生存工种不一等方面,造成第一代人都健在,大情小事逢年过节经常来往,第二人岁年一大有事也去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渐渐疏淡,加上自己的后代又有了新亲,如儿女亲家关系、儿子的同学朋友关系、女儿婆家的大姑小姨关系,就管不了老辈的亲戚关系了。所以到第三代人头上,老辈亲戚关系只知道不来往了,如果没有特殊的那种利益关系,其他现象就根本不存在了。

在中国古代的族和家的关系,从住宅就可以看出,四合院中,以长辈为 首的几个家庭在一起住着。夫妻是小家庭,而以最大的男性长辈为首组成一个大家庭,例如五服。这就是大家的标准,而族,指有男性血缘关系的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这个的家庭组成,可以有共同的家谱,祠堂。知道这些,这句话就可以很明白了,亲,指父亲母亲,只能影响三代人,而家族,要影响好几代人。

农村这些俗话,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