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投资大神看完3000套房后,总结了超实用的选房标准

很多人买房都会很纠结,要选到好的区域、地段,而且找到真正安全的好房源,往往非常难。今天明源君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一:买房的时候如何选择商圈?

问题二:很多偏远的区域都有规划,怎么判断一个商圈的发展是不是到了"甘蔗"中段?

问题三:什么是安全选房标准?

01

如何选择商圈?

例如,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商圈不止一个。比如北京可能有金融街,国贸,中关村,望京,还包括可能的通州等等。上海有陆家嘴,徐家汇,或者新虹桥商圈。这么多的商圈之间,不知道应该如何衡量,如何作比较选择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完整解答,就是完整走一次我们说的「强势办公区」调研流程。说过多次,细节暂不展开。此时你一定能够辨识出「企业净流入最多」、「工作机会最多」,所以「人口净流入最多or薪资最高」的办公区。

如果你的预算足够,你当然直接选强势办公区商圈或紧邻的住宅商圈(某些新强势办公区中,留给住宅的建地很少,甚至没有)。

如果你发现预算不够,就以此强势办公区为核心往外,沿着地铁站选住宅区,直到落入你的预算范围内。

接着你会用四把刀——「单价」、「总价」、「产品类型」、「量」来两两比较不同的房子。

如果你发现此商圈内的二手市场的「安全」产品,已超出了你的预算or找不到「安全」的产品,则要回到前一个动作,继续往外换一个地铁站,再来一次四把刀的比较。

举例:以北京国贸站商圈为例,如果你走过,你会发现,以住宅的角度而言,几乎没有能选的选择,在此商圈内,是以商用办公&住宅用办公为主的市场;于是你就得往外走。

这几天的问答其实环绕着:每一笔房产投资都是「投资组合」的概念。这里的「投资组合」,用白话说,就是「拼拼图」。

此时,当你终于选到某商圈预算内「安全」的产品后,你又要开始思考,“如果我要持有3~5年后卖呢?” or "我要长持经营租金,再以抵押贷变现?"

如果是后者,你又要开始调研「租赁市场」,并思考经过你的「定位」、「设计」、「运营」后,租金是否有上涨的可能性,这又是另一块拼图。

简言之,你总共要拼「强势办公区」、「地铁站通行30分钟内」、「单价」、「总价」、「产品类型」、「量」、「租金水准」、「租客流动状况」、「小区管理」……等拼图。当然,所有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你的「预算」(包括昨天说的:现金流量、存量的估算)。

当你扎实的走过一次完整的「Art选房流程」,扎实的拼过一次拼图后,你一定会带着进阶的问题来问。例如商圈选择问题,就像:陆家嘴的某些写字楼去年好像空置率升高了;相对而言,徐家汇的写字楼处于空置率持平的水准。

所以此时,你应该要进一步问:

■ 陆家嘴商圈的写字楼空置率升高,原因是什么?是短期现象or长期现象?

■ 徐家汇的写字楼大多数为老写字楼,大型优质企业是否会因设备老旧、面积不足,而往其他地方如陆家嘴移动?此种移动是否有「政策奖励」因素在引导?

所以,要请你调研后,再把进阶问题提出来。

02

如何判断一个商圈是否

进入了“甘蔗”中段期?

例如,深圳的观澜,地铁4号线的延长线正在计划中,什么时候能通车还不知道,只知道地铁肯定会通到那里。周边也看不到有办公楼,只有政府的行政大楼,有两个大型购物中心待建。现在的价格是4.2万(均价)。这根“甘蔗”现在属于前段还是中断呢?哪些指标能够说明一根“甘蔗”已经到了中段呢?

之前说过,观察一个商圈是否进入甘蔗中段(即「人口净流入」状况确定),其关键在于——在地铁通勤30分钟内的距离,是否有「新强势办公区」成形or「旧强势办公区」支撑?

举例:以观澜的案例为例。

从「新强势办公区」成型角度来看,我选取两个地区分析:「观澜第六工业区」、「龙华新区政府周边」。

以工业区为例,你要了解有多少工厂进驻?提供多少工作机会?但虽然「工业区」和「商业区」都能提供工作机会,我还是比较偏好「商业区」,为什么?

❶ 「工业区」内企业常常「自建宿舍」;

即使是中高层领导,因许多企业为留下好人才,会提供水平更高的宿舍当做福利,故收入较高的中高层领导,也未必有需要买在附近。常见的状况是,他们会在妻小所在的市中心好学区内买个学区房安顿家人,自己放假时再回市中心居住;或者,妻小暂无学区需求,则会一起住宿舍。

❷ 「工业区」的中低收入人口占比,通常大于「商业区」的中低收入人口占比(新兴高科技产业则未必)。

因「工业区」通常需要众多「流水线工人」,故其基层雇佣人力通常比同等级营业额的第三类企业多很多。但这些流水线员工通常以租房为主,如果企业配有宿舍——除了在雇工旺季宿舍不够用的情况下——则很少会考虑花更多钱在区外租房。所以虽然人口众多,但无法支撑当地房产的「买市」和「租市」。

❸ 「工业区」通常污染较重、环境较脏乱,无法吸引到外来高收入人口居住。

以上三点,是我较偏好「商业区」作为强势办公区来分析「未来房市消费人口支撑力」的原因。

再来分析「龙华新区政府周边」。请用过去我教各位的踩盘调研方法,把该区域的重点写字楼走过一次,你就能大体找出此区是否有大量企业净流入的趋势。

如果你找出的几个办公区都无法形成「新强势办公区」,你的下一步只能回来研究:你的观澜小区到「旧强势办公区」的地铁通勤距离。

因地铁4号线延长线还没开通,所以你要预估:

① 地铁观澜站—清湖站(目前终点站)的通勤时间;

② 清湖站—强势办公区站(例如: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的通勤时间。

两者相加要少于30分钟。

另外,请注意,虽说1号线和4号线都叫做地铁,但其载客量和载客能力是不同的。因4号线是采用「高架轻轨」的方式载客,其高峰期的载客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如果你有在上班时间搭过4号线(尤其是关外上车),光是在地铁站排队上车就可以等上半个小时,这个等待时间也要加入你的通勤时间考量。

03

什么是安全选房标准

经常有新学员问起安全选房标准,以下为重点内容总结:

1. 房价跟人跑,人跟工作跑,工作机会跟企业跑,所以选住宅区之前,要先选办公区;有了强势的办公区支撑工作机会和人口后,住宅区就容易产生「人口净流入」的现象,房价就容易涨;接着就是以强势办公区拉地铁通勤30分钟距离内选「住宅区」,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越近越好;

2. 通常半径500米为一商圈;

3. 找出最重要「办公商圈」,并挑出几栋重点写字楼,亲自踩盘;

4. 抽几个楼层看「空置率」,再到地下停车场看车子,感受一下上班族的消费能力;

5. 但此时的调研可能存在「时间差」:例如:看起来空房很多,但其实都已被签走;或是看起来满租,但其实许多公司不续租;

6. 故还必须假装自己想租办公室打给物管攀谈,如物管跟你说目前没房要排队,则此栋办公楼企业进驻率稳定;反之,如物管跟你说有很多可选,则需要担心;

7. 如果是新开发区,请吃「甘蔗中段」:等开发区的企业净流入、工作机会净增加后,再入场。牺牲未成熟期的涨幅;

8. 住宅区距离地铁步行10分钟内;

9. 以「单价」、「总价」、「产品类型」、「量」来两两比较小区;

10. 现金流管理生死线3.5年(务必遵守)。它会让你在现在失去很多投资机会,但也会保护你在调控期陷入资金周转不灵,却又卖不掉房的地狱;

11. 房产在国外高手口中又称Next Door Business隔壁门的生意;

12. 不要依赖「听说」或者「媒体报道」等二手资讯,绝对要控制自己的资讯来源最即时正确;

13. 所谓「最安全的房」,简言之,就是「买时先想卖时」,思考二手市场中,最多人会想买的房来投资。你会发现,其中没有「旅游地产」和「酒店式公寓」;

14. 一个旅游地产的投资和评估模式,和一般住宅不同。因通常观光区因常态性工作机会不多、常住人口不多,故二手市场上「卖不掉期」比一般城市核心区来的长很多;看起来「价格」也会涨,但房产的价格在不同时间点有不同意义。

15. 一个投资商品「价格」的定义通常是「最后一次成交价」,但这「最后一次成交价」在房市一片看好时,是「卖得掉的低价」;在房市看坏时是「卖不掉的顶价」;这种波动在城市核心有强势办公区支撑的住宅区较小,因你有「上班族刚需和改善型买房支撑」。但在旅游风景区,你很难找到这群人。

16. 「非一日上班圈」的流动人口对「商铺」比较有意义,对「住宅」则意义不大。

17. 做「最保守的积极投资人」;

18. Art的定位——「买最安全的房,积极的买房」,因为有前半句,后半句才能成立。

以上,说明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