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上周我们聊了聊机箱的演变史,随着科技发展,从最早的一栋房子发展到方方正正的机箱,甚至是和显示器结合到一起的一体机,体积也来越小,设计也更加的合理,发展出沿用至今的ATX标准机箱。

但一切都往单一方向发展显然是枯燥的,每一位用户都有自己的个性,会有不同的追求,为了顺应多样的需求,厂商开始推出各色各样特别的机箱。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在服务器行业,因为计算要求提高,在1997年的SLOT 1时代之后,就开始出现了规格更大的双CPU主板,与之对应的机架式服务器也第一时间生产了适配的机箱,发展到后来推出了EEB规格的大主板,在民用ATX规格流行之后也发展出了更胖的E-ATX规格(与EEB规格的孔位不同)。

大家也知道,发烧友总是很狂热的,当年DIY萌芽,不少高端玩家已经开始动手改造机箱,想法设法把E-ATX主板装进普通ATX机箱,正好厂商也开始推出E-ATX版型的高端主板,比如2008年上市X58主板,机箱厂商们开始推出各种巨大的E-ATX机箱,瞄准了高端PC市场。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这类大机箱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尽奢华了,用料扎实、板材厚实,兼容性高,还提供了一大堆的光驱位、硬盘位,甚至还有双电源位,提供给了发烧友更大的DIY空间。

不过总有这么一天,人们开始疲劳、厌倦。虽然机箱越来越大、硬件配置越来越高端,能够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受,但又有这么一部分人觉得电脑不应该“傻大黑粗”,他们开始追求保证性能的同时、把体积缩小到极致。

于是早在1997年诞生的Micro-ATX(俗称M-ATX)规格,终于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原本整机厂商的低端机用的机箱慢慢上位,成为高端玩家的糕点。

有的DIY玩家为了减小机箱体积,通过改装M-ATX品牌机的机箱,把ATX主板装进去,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图片来自色影无忌用户

“楼主火星来的”,2006年

07、08年的样子,DIY行业渐渐成熟起来,许多独立的机箱厂商开始大展拳脚,比如LIANLI联立、Abee、Jonsbo乔思伯、SilverStone银欣、CoolerMaster酷冷至尊、Antec安钛克等众多厂商都开始推出许多经典的M-ATX机箱,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对于小机箱玩家们来说,体积是衡量机箱水准的主要判断依据,他们往往会用“L(升)”作为衡量单位,在保证各种主要硬件都能塞进去的前提下,体积越小的机箱设计越牛逼。M-ATX机箱体积虽然已经很小了,但依旧无法满足玩家们的需求,于是Mini-ITX规范被搬了出来。

Mini-ITX规格是由VIA威盛电子提出的,尺寸只有17x17cm非常小巧,原本只用在汽车、准系统、HTPC等地方,但对于小机箱玩家来说这可是一道美味佳肴啊,嗅觉敏感的厂商开始推出高端的ITX主板,2010年前后,机箱厂商顺势推出ITX标准的超小型机箱。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这类超小型机箱很快受到了大量玩家的追捧,风靡至今

机箱的设计不仅限于大小,Tt在2012年

的时候,和BMW合作联合打造出了Level 10机箱,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在当年的台北电脑展上名极一时,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在最小的机箱塞进最大规格的硬件也是一门技术,2015年的时候乔思伯推出了RM2,这个M-ATX大小的机箱硬是设计成一个支持ATX规格的机箱,空间利用率很高,当然也带来了散热不佳的缺点。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我们熟知的那个“玻璃厂”迎广,不仅在2016年的时候推出了“变形金刚”H-Tower,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今年更是在COMPUTEX 2018台北电脑展上推出了龙卷风造型的异形机箱Z-Tower: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如果不说的话,谁能想象这居然是一个机箱呢?它更像是一种艺术作品。

但DIY精神不止仅限于此,玩家们不只擅长动手组建个性的机箱,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亲手制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机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么一张图: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大概2011年左右,一位国外的DIY玩家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个机箱桌子(国外网友称之为Deskmods),各种水冷绵延、灯光熠熠生辉,一大块玻璃面覆盖,比现在的侧透还炫酷!一些厂商也受之启发,推出类似这样的“真·电脑桌”。

好的创意源于玩家,源于那颗热诚的心!这才是推动DIY行业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唯个性,永不磨灭!

戳图片传送至往期精彩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顶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们的文章

或者赞赏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啦!

科技年轮|机箱,变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