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为什么会输?

秋水古韵

先撇开苏德双方的军队战斗力,就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双方战略部署来看,德军的战略劣势非常明显,获胜的希望非常小。德军要不是其军队拥有的素质优势,恐怕这一战就直接决定了东线的结局,德军将彻底崩溃。



并不需要什么高明的战略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B集团军群的严峻形势,其最为有战斗力的第6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全部集中去斯大林格勒城下,而其两翼则是由脆弱的联军来防守,最关键的是北翼的防线太长了,让那些战斗力低下的联军师据守宽达50公里以上的防线基本就等同于形同虚设,即使让齐装满员的德国师来防御也非常吃力。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部署简单的形容就是他的最有杀伤力的拳头已经深入敌人的后方,而其两侧的胳膊也毫无防御而言,苏军可以轻易的用重兵切断德军的胳膊,合围住德军的拳头。

为何德军要将如此规模的重兵集团顿于斯大林格勒城下呢?很简单就是因为侧翼的漫长和脆弱,希特勒也很明白让联军部队来防御其侧翼只是权宜之计,只有迅速的拿下斯大林格勒,将顿河和伏尔加河连为一体,最大化的利用有利地形来进行防御,而且也可以解放出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当然了也有另一个出路,那就德军彻底放弃进攻斯大林格勒,将B集团军群的部队后撤到一个尽可能短的防线上,采取战略防御姿态,即单纯的掩护南下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的侧翼。可是希特勒不会放弃在他看来已经垂手可得的斯大林格勒。



即使德军选择了继续强攻斯大林格勒也是可以的,因为斯大林格勒确实快要被占领了,苏军已经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区域了。当然了德军此时的困境也非常危险,那就是苏军不断的集中大量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的两翼,而对于城里的支援则非常有限,这表明苏军即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德军此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加强其两翼的防御实力,而此时最高统帅部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所有的预备队都投入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战斗。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暂停对高加索的攻势,从A集团军群大量的抽调部队到B集团军群去,当然兵力减少的A集团军群也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定后撤以缩短防线,节省出兵力。


可以希特勒不愿意让A集团军群后撤,仅仅是抽调了该部的一些机动部队和空军,而B集团军群此时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执行防御任务的步兵师。所以当希特勒拒绝抽调A集团军群的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方向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作战就已经注定失败了。事实上即使德军经过死战占领了斯大林格勒,而苏军在该地区集结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德军的B集团军群根本无力守住这么长的防线,苏军还是会在德军的某一点(尤其联军的防线)达成突破,那些行动迟缓的步兵部队都难以逃脱苏军坦克部队的合围,唯一改变的结局就是可能德军的第6集团军不会全军覆没,而是遭到重创。

无论是从战略态势还是从双方投入的兵力而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都毫无胜利的可能!他们唯一可能的成功就是在一开始的夏季攻势中不应该让第4装甲集团军折回协助A集团军群的向南进攻,而是让其迅速的直插斯大林格勒,那时的斯大林格勒基本毫无防御可言,德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占领,然后据守顿河和伏尔加河天险,如此苏军再发起反击就非常困难了。


小小狼王

二战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败。当时的德军,装备精良、士兵优秀。而苏军却是士气低迷。。可是战局的发展让军史迷们大为不解?为什么德军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败呢?主要分十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苏军的寸土必争的顽强抵抗。德第六集团军被苏军牢牢地拴在了斯大林格勒。这为苏方征集兵源,反攻赢得了可贵的时间。

二、斯大林临危用将正确。朱可夫的”人海战术“将德军活生生地拖跨在了斯大林格勒。

三、此时的德军侧翼过于薄弱。苏军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德军仆从国的军队防线发动反攻。”人海战术“连德军都消受不起,更不要说德军的仆从国能顶住苏军反攻浪潮了。

四、希特勒的过度膨胀自信。过度干预前线指挥官。以至于前线指挥官指挥战斗缩手缩脚。

五、正因为过度干预,希特勒不免喜欢顺从的保卢斯元帅。没有用如曼斯坦因等一大批

有思想、有想法的德军将领来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

六、放弃了德军优势:闪电战。与苏军展开一楼一巷的争夺战。损耗了大量的精英兵源。

七、固执已见。在苏军包围保卢斯的意图已很明显时,希特勒并不是叫保卢斯突围以保存德军实力。而是固执地认为德军是无敌于天下的、日尔曼帝国是强大的,而命令保卢斯就地坚守。以至于30余万德军丧失了最佳的突围时机。

八、格林的”假、大、空“支票欺骗了保卢斯。公正来讲,希特勒在苏军尚未包围保卢斯,正在犹豫是否命令保卢斯撤出阵地时。格林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加强了希特勒的底气,坚定了希特勒就地坚守的决心:”我保证,如果保卢期能够就地坚守,我每天都会派400架次的空投补给。伟大的德军在给养充足的条件下,是不可打败的!“但是事实确是:保卢斯被苏军包围后,前期的空投补给也只达到了100余架次。到最后,打了个借口停了空投补给。

九、尽管前苏联的寒冬已经让德国人领教了。但是由于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场巷战。无端的拖长了时间。闪电战打成了消耗战。严冬又来得猛烈。补给的缺乏、冬衣的短缺,导致德力战力迅速下降、士气低迷起来。这也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因素。

十、战线的拉长,也就意味着补给的困难。兵员的补充、军需物资的短缺,苏军的顽强抵抗、反攻时的”人海战术“让德军苦不堪言。


恒实说

德国依靠的闪电战的威力,飞机轰炸,坦克装甲兵团的穿插突袭,在广阔的平原地带效果明显。而在伏尔加河流上的苏联斯大林格勒,德军的坦克装甲战车在残沿断璧的城市废墟里不好使:道路阻断,机动快速性发挥不出来;红军战士利用每一座大楼,每一座工厂,每一条衔道,与德军寸土必争,针锋相对,短兵相接,大炮,坦克,飞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德军并没有完成对整个斯大林格勒城的包围,靠近伏尔加河流的港口地带被苏军控制,援兵,物质,弹药源源不断从水上运输过来,虽然德军飞机轰炸造成一部份运兵船的损失,但援兵切不断,苏军就会顽强在城市废墟巷战中与德军打消耗战,双方杀伤几十万人。而希特赖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无休止的消耗战,德军千里赶来,路上的运输是艰难而漫长的,苏军本土作战,兵源优势发挥出来。加上废墟巷战全靠士兵拚力博杀,德军的坦克,飞机优势已荡然无存。而朱可夫将军正是利用两军缠斗时机,调集150万后备大军把德军精锐第六集团军合围在斯大林格勒。苏联的寒冬零下四十多度,后勤物质已不能送到德军阵地,飞机空投杯水车薪。德军士兵冻死,饿死的已有几万人。坦克燃油,机油都已结冰,发功机油路管冻裂,抢栓已拉不开,炮门也打不开,德军保卢斯上将丢开希特赖授与他元帅权杖,毅然走向苏军前线指挥部投降。


前锋35

二战初期,德军利用其快速机动部队作战,主要的战法是闪电战,在战场上频频奏效,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由于战线过长,战略纵深太大,加之苏联红军有一定的准备,导致闪电战变成了攻坚战,由于跟进兵力不足,无法完成合围,在双方激烈的消耗战中,反让苏军分割围歼,导致了战场上的失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