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与退出

一、并购基金(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und)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其投资方式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重组,并在一定时期内出售。

并购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的关系:

并购基金与退出

私募股权基金的不同成长阶段及对应特征和投资策略如下图:

并购基金与退出

并购基金的分类

(1)控股型(主流模式)

强调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进而主导运营,整合,重组,使收益最大化。一般继续雇佣大多数的原始管理团队,以避免原团队造成的信用风险。公司派出骨干力量,监督和协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2)参股型

提供债权、股权融资方式,协助其他主导并购方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整合,不取得控制权。

二、并购基金的发展及现状

并购基金在国外:

并购基金起源于美国,1976年贝尔斯登的三名银行家成立KKR公司,专门从事并购投资业务,随着垃圾债券的兴起和重量级投行的加入,以KKR为代表的杠杆并购基金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黑石集团,凯雷投资等相继成立,并购基金发展为对巨型公司的大规模杠杆并购。20世纪90年代,并购基金改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更加活跃。进入21世纪,2004年开始,基金规模继续扩大,杠杆率也常达十倍以上。到2008年,次贷危机出现,并购基金陷入低谷。2012年后,各国金融救市政策频频出台,并购基金有所复苏。

并购基金在中国:

并购基金发展始于2002年,因为20世纪末的国企改革为市场提供大量的收购目标,资本市场法规的完善为并购基金提供了保障。2002年,中信资本和鼎晖投资成立,中国有了真正规范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2003年弘毅投资的成立,标志本土并购基金崛起。2004年快速发展,到2008年达到顶峰。2008年金融危机,海外资金来源减少,国内发展势头减缓。2009年和2010年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并购市场提供大量机会,此后,并购基金在国内进入发展较快的阶段。经历十多年发展,我国并购基金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并购基金与退出

我国并购基金现状: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鼓励并购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投资方向多元化,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具有提高集中度的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新兴产业成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方向。上市公司成为重要参与主体,专业机构和上市公司合作,帮助其在上下游产业链寻找并购标的。

并购基金与退出

我国PE并购基金在快速发展,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

(1)控制权难以获得

我国由于监管审批,产权制度,控制权文化等问题,并购基金很难获得控制权。因此早些年国企改制中的并购基金需要具有国资背景。

(2)融资渠道狭窄

国内多以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贷款门槛较高,并购管理人对银行贷款的使用缺乏动力。债权市场上,国内对企业发债条件具有严格限制。

(3)退出渠道不畅

我国相对国外的资本市场,仍旧缺乏层次性。主板上市门槛高。创业板,中小板容量较为有限,上市资源稀缺。新三板以及场外交易市场投资门槛高,难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境外上市,由于信息披露达不到要求,以及文化差异,上市后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增加并购基金退出难度。

三、中美并购基金模式比较

(美国模式)

I并购基金一般从事较为单一的投资业务。如KKR,黑石,凯雷团队一般只从事大型杠杆并购投资。橡树,博龙资本只做困境投资。这种做法有利于自身品牌的建设,且保证管理团队的业务水平和投资决策效率。

II主流模式为控股型并购,获取标的企业控制权是并购投资的前提。

III控股型并购需要对标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经营整合,对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要求较高。

IV国外并购基金的运作通常采用杠杆收购,通过垃圾债券、优先贷款、夹层融资等多样化的融资工具提高杠杆率,使得投资规模和收益率获得提升。

(中国模式)

I国内PE并购基金经营理念投资策略相对模糊,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本市场变化,管理人往往依靠人脉关系和自身经验对项目投资。

II目前国内的PE市场还相对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主要是参股型并购模式。一是为并购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第二种是向标的企业进行适当股权投资,也可联合其他有整合实力的产业投资者为主导投资者,共同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整合重组。

III并购基金的主要参与者分为券商直投、PE和产业资本三类。券商直投主要围绕上市公司的需求发掘并购机会。PE主要服务于项目端。产业资本往往围绕自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四、并购基金与传统PE/VC基金在退出时的优势

1、并购基金在项目源的选择上

并购基金在项目源上,相比传统的PE/VC等股权投资基金要有优势并购基金的产业思维,并购基金具有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尤其是对投后管理的控制,并购基金管理人在 “募投管退”各阶段具有更强的管控能力,增加了可控性从而降低退出风险。

在上市公司+PE或嵌入式并购基金的模式下,PE机构选择行业集中度较低、价值被低估的企业,联合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主要由PE机构利用全国子公司寻找并购标的,并进行控股型收购。二者联合管理并购标的,为上市公司量身打造并购标的并在约定时间内由上市公司收购。

而传统的PE/VC基金是项目导向思维,致力于选择优质项目,更加倾向于财务投资。

2、登录资本市场方式

并购基金在选择项目之前,就已为企业量身打造好了登录资本市场的方式。由于投资方向、退出渠道明确,因此投资周期相对较短。

PE机构事先设计好投资方向和退出渠道:

在传统并购基金或A股并购基金模式下,一般采用借壳上市或IPO。

在上市公司+PE或嵌入式并购基金的模式下,一般采用资产置入。

在海外并购基金模式下,一般采用借壳上市。

在敌意收购并购基金的模式下,一般从二级市场进入。

传统VC/PE基金的出发点大多是以IPO方式进行退出,数据显示2016年度,VC/PE支持的中企在全球上市共计174家,上市数量同比上升1.2%,以上市后20个交易日回报来看,174家VC/PE支持的中企获得了9.56倍平均账面回报。虽然IPO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期限较长,面临的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极大。

3、曲线登录资本市场

并购退出

IPO退出

退出程序更为简单,不确定因素小。并购退出在企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能实现,双方在经过协商谈判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即可执行并购,有利于提高基金公司的资本运作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IPO审核时间长,机会成本高,不确定性风险大,面临严格的财务审查、业绩的持续增长压力。

并购退出只要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即可一次性全部退出,交易价格及退出回报较为明确。

IPO退出则要等待1-3年不等的上市解禁期,到了解禁期要面对被投公司上市后的股价波动风险,可能要分批次才能够实现全部退出,增加了退出回报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单个项目的超高回报,整只基金尽快退出清算要更具吸引力,若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某一个项目延期退出将影响整只基金的收益率,若没有达成当时与投资者间的协议承诺,后续基金募集等将受到重大影响。

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减持新规的发布更增加了IPO退出的难度。

相比IPO直接登录资本市场,并购基金具有更加灵活的退出方式。

4、政策优势

并购基金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化解行业过剩产能,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优质资产的整合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政策逐步引导并购基金介入资产重组。

2015年10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进一步助推了并购市场活跃期的到来。

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不断完善,增加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退出渠道。涉及到地方扶持或者国家政策导向的会有支持。

结语:

事实上,并购基金属于私募股权投资高级形态,并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持有,而是为了退出实现盈利。并购基金的增值和退出对于PE机构来说,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退出是PE操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作为一个专业投资机构,项目完成投资仅仅是一个开始,必须伴随着专业的投后管理(包括财务,融资,战略规划,商业模式等),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退出的管理。只有当资金成功撤回时,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才能收回本金,实现真正的投资收益。

如果说传统的PE股权投资基金偏向于财务投资的话,那么并购基金更多的是战略投资,因为并购基金在投资企业的时候,除了给企业带来资本之外,更多的是带来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和企业商业模式和价值的发现,企业在接受并购基金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考虑将企业卖个另外的一个企业,更多的是考虑资本之外的规范化运作模式和商业价值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完善,从这个角度讲,并购基金除了资本之外的优势,比如专业方面的优势,资产上下游的整合优势等等才是其核心竞争力。

目前可以说中国的并购基金还处于一个起步发展阶段,在未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并购基金会获得其应有

的尊重,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退出渠道的打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购基金必将迎来高速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