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死驹劾状简》1974年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破城子居延甲渠侯官遗址编号第二十二号房屋内,共有简牍16枚,高22cm 宽1.2cm。书于东汉初年光武帝建武三年。

原文:

建武三年十I I月癸丑朔丁已甲渠鄣侯获叩头死罪敢言之 府记曰守塞尉放记言 今年正月中从女子冯□借马一匹 从今年驹四月九日诣部到居延收降亭马罢止害燧长焦永行檄还放骑永所用驿马去永持放马之止害燧其曰夜人定时永骑放马行警檄牢驹燧内中明十日驹死侯长孟宪燧长秦恭皆知状记到验问明处言会月廿五日前言解谨验问放宪恭辞皆曰今年四月九日宪令燧长焦永行府卿蔡君起居檄至庶虏还到居延收降亭天雨永止须臾去尉放使士吏冯匡呼永曰马罢持永所骑驿马来永即还与放马持放马及驹随放后归止害燧即日昏时到!:!:!所骑马更取驿马I匹骑归吞远燧其夜人定时新沙置使冯章行殄北警檄来永求索放所放马夜酉不能得还骑放马行檄取驹牢燧内中去到吞北燧吞北燧下驹死案永以县官事行警檄恐负时骑放马行檄驹素罢劳病死放又不以死驹付永永不当负驹放以县官马擅自假借坐藏为盗请行法获教敕要领放毋状当并坐叩头死罪敢言之

全文查不到译文,很难懂,我自己读大致是守塞尉(单名)跟一个冯姓女子借了一匹马,与燧长(极小的官)焦永

之间因为各自的马扯不清的关系,差不多一个案件诉讼记录,敢言之三个字是下级对上级文书的敬语,网上只能找到说日本学者籾山明的书《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研究》里对这个简有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出版,刚淘了本高价旧书,惭愧,我自己的一套《简牍名迹选》也是日本二玄社出的。

我临《死驹劾状简》倒不是为了研究古代官司,这组简是我见过最好的简牍草书,没有之一,去年过年在家没事干做过一个功课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折腾一上午终于清楚个七七八八,杜度的字究竟长什么样?怀素自叙帖提到的杜度是东汉第三个皇帝汉章帝时的齐相,怀素誉杜度是草书天然第一,但丫根本没见过杜度的字,甚至比怀素早400多年的王羲之都没见过,唯一书里记载见过杜度草书的是比王羲之还早一百多年的三国书家韦诞,他的描述是:“杰有骨力而字画稍瘦,若霜林无叶,瀑水飞迸。”到底什么样?千古之谜,我觉得极有可能会像这两天临的《劾死驹状简》(见前面微博)这简写于建武三年,好看得不会形容,建武是东汉刘秀第一个年号,比草书祖宗史游的《急就章》晚六十年(也没人见过史游的写的什么样),草书在急就章之前就一定存在了很久,只是史游把它整理了一遍,六十年统一了的草书应该很成熟了,《劾死驹状简》里面每个字都草得很规矩,就像现在的简化字,而杜度比这套简书又晚了几十年,字体一旦规范了几十年内不会变化太大,以我估计非常有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后来的草书必定是因为楷书的流行而走样了,就以获字为例,简草和今草的劲头完全不一样,那么哪个是:“杰有骨力而字画稍瘦,若霜林无叶,瀑水飞迸。”呢。很明显。

想法备注:甲骨文大量使用而简捷,金文大篆至小篆因为用途严肃而端庄完善之极,之后大概又是因为大量使用需要便捷而形成隶书楷书,而这中间草书影响一定巨大,简草对楷书的形成一定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如今草对日文和简化字的影响,因此小篆是汉字的抛物线巅峰,这抛物线开始于河图洛书,终止于北大方正——2017-1-29 15:49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死驹劾状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上文里的人名都来自怀素的自序贴,在怀素那个没有博物馆的年代,这些人名都是传奇,草书是怎么来的,怎么演变今人比怀素要明白的多,因为有实物,今天没事干又临摹了一遍,临得没有以前好,因为都走神在原的简气度里面,写这简的人不会是个名家,也就是所谓刀笔小吏,一个文案公务员,刀笔吏的刀实际上类似今天的橡皮,写错了刮掉,好多人把这个词理解成贬义,其实就是个小文员,但从小可以见大,文字书法的风格都可以多少反应时代的性格,这篇简整体用简单的词形容就是唐人写的边塞诗,但唐人的边塞诗更像战狼2,有点吹牛逼的嫌疑,这篇简透着优美的杀机,汉时的人比后世一定凶悍许多,但这凶悍中流淌着明确的浪漫,范儿极正,古文里的雅字含义就是正,所以广东人说什么东西顶级好吃都说“正”。

注意这叫草稿,草书在古代就叫草稿,草稿跟今天的草书一样,估计当时的人也不都认得,简书里的正体字就是隶书,隶书的写法已经跟今天的繁体字几乎一样好认了,但你再看看后人写的隶书,始终也达不到那时的风韵,因为人不一样了。

写不出来就只能欣赏一下了,要是连欣赏都没了就没意思了,中国是个千层饼,不能老舔面上那层,

如果没有对王羲之的崇拜,后面几个朝代的书法一定不一样,但简牍的风韵始终也不会再来。敢言之。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此物也

临《死驹劾状简》看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