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何庄村是河北赵县城西一个极寻常的小村,倘若没有村里那一大群耍狮子的人,没有河北省政府将他们的“武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或许还对这样一个村子的存在浑然不知,更难想象有机会到那里走走。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30年前,出身于武术世家的苏新社,把握市场机遇,与本村东少林会的苏江海、王占英、徐红叶等人组建了第一个股份制的有演出收入的“武术武狮团”。这个团队打入市场以后,演出效益非常看好。随之又有苏庆利等人组建的第二个武狮团。形成了何庄武狮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有合作有竞争,你方唱罢我登场,将个何庄村的狮子舞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正是因为有了老苏和小苏两支舞狮团的竞争,何庄武狮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农闲时节,老苏就领着一班人在自家的院子里操练。一招一式用心去教年轻的武狮员。这些小伙子在老苏手把手教练下,他们爬上两张桌子摞起来的高台,在桌子“走梅花桩”、“狮子望月”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爬上去练习动作,再双双纵身跃下,不知重复多少次,训练的非常刻苦。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苏庆利是一位瘦小的年轻人,四十挂零的年龄,他是何庄村另一支武狮团的团长。每天清晨,他会穿好练功服,到村东口一块土台上打几套拳,只见他气沉丹田做了个启式,接下来“骑马蹲裆”、“金鸡独立”、“仙鹤展翅”、“黑虎掏心”、“回头望月”,等一连串的拳式,步稳势烈,刚劲有力,一套拳下来,脸上已经是汗津津的了。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从他的拳路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何庄武狮的影子,难怪何庄武狮的武字不是舞蹈的的舞,而是武术的武,原来他们将舞狮的技巧动作与传统武术的动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这种武术带舞狮的风格,体现了何庄民间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应该说是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对民间艺术的一大贡献。苏庆利的一招一式,让人不由缅怀往昔那一缕逝去的古意。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小苏幼时跟本村徐书民、王占英学拳脚、练舞狮。练的是传统的‘大洪拳’。等他的几套拳打下来,透过树林子,已经隐隐约约地够看到麦田小路上一伙舞狮人年轻的身影了。红红的服装、鲜艳的狮子头,行走在绿色的麦田里,仿佛是一艘彩色的画舫劈波在绿绿的湖水里,透着说不出的美。这伙年轻的舞狮人,正是他所带领的武狮团队。只要不忙,大家总要聚在一起练练功夫,排练一些新的动作。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虽然不是舞台上的正式演出,武狮团的小伙子们依然舞动的十分到位。在这片接地气的土地上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何庄武狮的迷人风采。他们或群狮齐舞,气势恢宏壮观;或三俩戏耍,妙趣横生。“跳、转、腾、扑”等动作孔武有力,展现出狮子王者的风范,同时,把期待时的“盼”,快乐时的“欢”、亲昵时的“吻”、找寻时的“搜”、惊恐时的“怕”以及“瘙痒、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掏耳朵、打舒展”表现的惟妙惟肖。咚咚锵锵的锣鼓伴奏是舞狮队的灵魂。它和舞绣球的耍狮人相配合,指挥舞狮者的节奏和动作的易难。村里人淳朴、爱热闹,不一会儿,我们身边就围拢过来一群看热闹的乡亲。

非遗在身边 河北石家庄赵县揉进传统武术元素的何庄武狮

前面提到的苏新社的武狮团侧重在家门口演出,与其不同的是,苏庆利的何庄武狮团,已经把队伍带到全国的大中城市中扮演,使何庄武狮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武狮团80多人,常年在外演出,每年商业演出百余场,兰州、威海、天津、衡水、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处处留下何庄武狮的靓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