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哪个是不存在的?

李大嘴 大嘴读史

东道主是一个常用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说西道主、南道主或者北道主?凭什么只说东道主呢?

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哪个是不存在的?

这要从春秋时期说起。

公元前631年,晋文公重耳纠集了一帮小兄弟,准备对郑国动手。原因很简单:郑国之前得罪过晋文公,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看不起像丧家之犬一样的重耳,很不待见,没有以礼相待;

第二次是晋楚争霸,郑国站在了楚国这边,虽说晋国还是取得了城濮之战的关键胜利,但对郑国站队的表现很是不满。

晋国和秦国大军集结完毕,准备从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群殴郑国。虽说,郑国也还有些实力,但两个方向作战明显是必败之局。

为了瓦解秦晋同盟,郑文公派出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往秦国。

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穆公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穆公。

这个故事,就是《左传》里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

其中,有一句烛之武说的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提供服务。

秦国在陕西,郑国在河南,秦国在西面,郑国在东面。郑国是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而秦国则是郑国来自西方道路上的客人。

这就是“东道主”的来历。

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哪个是不存在的?

客人从西面来,主人是东道主,那么客人从南面或者北面,能不能称为北道主和南道主呢?

当然可以!有什么不可以的?

《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东汉的开国功臣邓禹放弃自己在北方的地盘,主动投效光武帝,刘秀说你还是回到你的地盘,做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两相呼应,这样对我帮助更大。

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哪个是不存在的?

《魏书·裴延儁传》:“昨得汝主簿为南道主人,六军丰赡。”

裴延儁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北魏大臣,以政绩出色闻名。裴延儁有个堂弟叫裴仲规,也是处理民政的一把好手,担任咸阳王拓跋禧的主簿。在魏高祖拓拔宏一次自北向南的出巡中,裴仲规的后勤接待工作十分出色,拓拔宏夸奖说裴仲规是“南道主人”。

有了北道主和南道主,那么有没有西道主呢?

宋朝人王楙在《野客丛书》中断言,《左传》中有东道主人,《后汉书》有北道主人,《魏书》有南道主人,史传中惟独不见西道主人之说。

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哪个是不存在的?

王楙的断言有些武断了,在唐宋时期,“西道主”的说法已经有了。

唐代温大雅《唐创业起居注》卷中:“仍命华先济为西道主人,华大悦而去”;宋代刘攽的诗《自江南将归先寄和甫》中有一句“寄声西道主,好在嗣宗家”;宋代王禹偁(chēng)的诗《寄秀州冯十八礼丞同年》中有一句“愿作入朝西道主,只看黄霸诏书征。”

我国现存最早的起居注《唐创业起居注》记载的主要是李渊的事迹和讲话,不属于主流史书,比较冷门,密级也比较高,不是谁都能看的。

刘攽、王禹偁、王楙都是宋朝人。王楙是南宋时期的人物,刘攽、王禹偁都是北宋人,所处的年代都早于王楙,但这毕竟只是两首诗,流传度和正史不可同日而语。

王楙不知道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那时候没有搜索引擎。

好吧,标题的问题是个坑,东道主、西道主、南道主、北道主都是存在的,只是东道主最为常用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